挫折——孩子成功的起点
导读: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张家港市金港幼儿园陈丽花
古人云:人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人生过程中遭受失、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关键在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放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才能走出困境。有研究表明,人在孩提时的心理承受是最弱的。当前,独生子女人人受宠,一些家长可宁可苦了自己,不可苦了孩子,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小孩铺平道路。但未来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孩子如果只会在父母为其铺好的道路上顺利前进,那么一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难于承受,败下阵来。如今,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开始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对孩子给以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但是,如何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呢?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的我,谈谈我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事情一味包办,虽然,孩子在接触外界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时,的确离不开大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容易产生畏难、依赖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因此,实行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孩子的依赖性。父母应该让孩子坦然面对现实,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都要让孩子去体验、去经历,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竞争。就像幼儿学会走路时跌倒后爬起来再走,跑步比赛总是有时比别人快、有时比别人慢一样,小朋友说错话,做错事不要紧,告诉他许多科学家在小时候也常犯错误、失败过,如:爱迪生、牛顿……还可以讲讲英雄人物等不怕挫折、失败的故事。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二、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要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作为家长、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难度不等的情境委托孩子去承担一些有困难的任务,让孩子逐步经受磨练。如:在日常生活中,去给邻居传话、送物等;让孩子到暗房里去取东西;把孩子喜欢的东西藏起来,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在野外活动时,鼓励孩子去走“勇敢者”的道路;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适当的批评,有些家长总是怕孩子受委屈,不许说孩子的不是,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批评。其实,孩子错了,受一点点批评也很正常。虽然当时孩子的心里会不好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要让孩子明白,大人的批评是为了有更大的进步。当然,设置的情境应适合孩子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把握好难度、强度,避免超越孩子的承受力,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出现情绪时,大人不必急于包办代替,正确的方法是留在小孩身边,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并给与适当的鼓励,作适当的指导、帮助。
三、增强孩子抗挫折的信心。
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们大人非常高大、了不起,我们大人在碰到困难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做法,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要做出榜样,冷静、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日常生活中,也可有意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家里太乱,请孩子帮忙收拾;妈妈买的东西太多,拿不动,让孩子帮忙等等。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参与讨论,通过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言行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另外,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一个好方法。孩子在怕跳高时,我们可以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他一下子就跳过去了,他行,你一样也行的。”“你真象某某一样勇敢”。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你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