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来自网络 2009-08-19 20:00:5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导读:有爱心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催化剂,而在素质教育全面提倡的今天,爱心行为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了。它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因而,有待广大的幼教工作者与家长在生活和教育中共同不懈的努力!

  一、背景和意义

  1、幼儿教育的改革向幼儿园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此

  相适应,教育领域在价值观、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幼儿的品德教育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以重视和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在教育部2001年6月29日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突出了幼儿教育中情感、兴趣、态度、人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而当今家长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意识叫薄弱,无论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还是非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方面,而对品德教育方面要求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家长把孩子智力发展看成头等大事,识字、绘画、舞蹈、钢琴、珠心算等样样让孩子去学,而有意识引导孩子关心、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却要求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亏,这种错误的观念正是造成幼儿缺乏爱心的主要原因。如何贯彻纲要的精神,使幼儿教育具有整体性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2、从区域活动中看幼儿的爱心行为

  幼儿教育不管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都是一个整

  体,在孩子眼里,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整体,他们更关注具体事物为什么是这样或者是那样,而并不在意这些感觉来自于哪个学科的范畴。幼儿教育的发展就应该充分发展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成为一个系统,因此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过于分化。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区域活动便实现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区域活动的开设给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即带来了挑战又带了机遇。区域活动要顺应教育的需求,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玩具和操作材料。这些玩具和操作材料的投入使用正是考验幼儿爱心行为的好时机。要想延长玩具和操作材料的使用寿命就需要每个幼儿的爱护,即要要求幼儿具有爱心。往往幼儿在对物的爱心行为相当冷落。本班有在对待区域活动中的玩具和操作材料是没有爱心。这可以从我班幼儿的举动中体现出来。本班幼儿只要一听到区域活动开放就拼命地奔向自己喜欢的活动区,进入区角后就开始争抢玩具、藏玩具的情况,有的幼儿用手扔、用脚踢,当成了发泄工具,有的幼儿在放学家人来接时就把自己玩过的玩具随便一摊,一走了之。既然幼儿对自己玩过的玩具都不能收拾好,他还能把掉在地上的玩具主动地捡起来送回原处,这简直是天方夜谈!玩具能经得起幼儿这样的折腾吗?玩具还能以原来的面貌出现在区角吗?所有的疑问可以在幼儿的爱心行为没有得以形成中找到答案。

  3、从饲养小兔看幼儿爱心行为

  发展是永不变的话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否也在

  发展呢?现就从本班幼儿饲养小兔中再看幼儿爱心行为。

  有一天,小翔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兔。当时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一向被我们认为小气的他也学会了和人分享,担心的是本班幼儿连区域中的玩具和操作材料都不能爱护,小兔能照顾好吗?这下不是给我找麻烦吗?幼儿见到小兔格外兴奋,各个手舞足蹈,争先恐后得围在小兔身边。自然地孩子告状的现象就增多了,孩子的道德品质就毫无掩饰的流露出来了。我听到孩子间一阵阵的争吵声“你为什么要推我啊”、“你不可以站旁边一点的”、“小兔不是你一个人的,你干嘛挡住别人”、“我和小翔是好朋友,你不是,你不能看”等等的吵声此伏彼起。过了一会儿小翔的声音从吵闹中惊醒了大家,他说:“好了,你们不要吵了,再吵小兔就要饿死了,小兔也要安静的环境,你们一吵它就要烦了,然后它就不吃草了。小兔和我们小朋友一样,讨厌噪音,你们再吵小兔就要回到兔妈妈的身边,这样我们就再有看不到可爱的小兔了,你们快闭上嘴巴”。他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安静。这片安静给我这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听到小翔的话能保持安静呢?这不就说明了孩子对小兔还是有很强的爱心吗?他们懂得了小兔和人一样需要一种环境。

  于是,我接过小翔的话说:“对了,小兔是很聪明的,它知道了你们在吵嘴,它就不吃了,我们应该给它一种安静的环境,让它过得开心,你们说好不好啊?”所有的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会做到的,我们一定会做到的,你放心,张老师。”此时彬彬脱口而出问了我一个问题:“张老师,我们小朋友每天要吃饭,那小兔饿了怎么办啊?谁来喂它?”彬彬的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的幼儿说让小翔自己带菜叶来,小兔是他自己的;有的幼儿说让我们张老师带菜叶,因为张老师是我们的老师;有的幼儿说到厨房里要点菜叶;有的幼儿说让每个小朋友轮流照顾小兔一天;有的说干脆把小兔放到传达室给大伯管……经过讨论后我们最后决定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每天轮流照顾小兔一天。第二天轮到包顺泽小朋友,他一大早就提着一袋青菜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对我说:“张老师,你来瞧瞧我带来的青菜可新鲜了,是我爷爷跑到很远的地方买来的,很鲜很嫩的,小兔肯定很喜欢吃的,是我特意吩咐我爷爷的。爷爷说现在很多菜叶是打过农药的,小兔吃了会拉肚子”。说完话就朝小兔的方向跑去,之后,他又对我说:“张老师,小兔的笼子好脏,我们一起把笼子洗洗干净,让小兔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听到阿顺的这些话我被感动了。原来的阿顺是全园有名的皮大王,任性、缺乏爱心、没有同情心的人,曾经把我班的小乌龟从三楼扔到一楼,摔的粉身碎骨。可现在他却变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轮到的幼儿都自觉主动地照顾好小兔。一转眼周末快到了,周末小兔该怎么办呢?我的问题一提很多小朋友都抢着要带小兔回家过周末。一番你争我抢的场面久久难以平静。最终西西小朋友的一句话使大家拱手把小兔让她带回家过周末。西西说:“小兔和我过周末吧,因为我妈妈是医生。万一小兔生病了,我妈妈会给它药吃的,我一定会把小兔照顾好的”。果真如此,星期一小兔回到班级后所有的小朋友都觉得小兔好象长胖了点。接下来的周末兔子都是和我班的小朋友共同度过。可见,每个幼儿是最有爱心的。从此,助认为乐,关心他人,学会分享在孩子间已蔚然成风。

  二、概念界定

  爱心行为分为对人的爱心行为和对物的爱心行为两部分。对人的爱心行为又

  分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和与他他人分享五类,对物的爱心行为分为爱惜物品、关心动植物两类。

  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幼儿对物的爱心行为。因此幼儿爱心行为的发生受发生对象的影响,幼儿对人的爱心行为往往高于对物的爱心行为。据具体记录来看,幼儿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如父母、伙伴,较易产生爱心。在家中,他们能主动地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父母忙或不适时会体谅他们,不去麻烦他们、打扰他们。在幼儿园更是如此。每天一早来到幼儿园他们就帮老师做事情而且还会帮能力弱的幼儿系鞋带、扣扣子。可是在对物的爱心行为上就不够理想了。他们对待班级的植物角态度冷淡,都要在老师再三叮嘱下记住给植物浇水。同时对班级中的公共设施,幼儿很少会去爱护,特别是区域活动中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很多幼儿看见玩具和操作材料掉在地上,他们不但不去捡而且是不屑一顾甚至部分幼儿用脚踢、用脚踩。可见,对幼儿进行对物的爱心教育势在必行。

  三、影响幼儿爱心行为的因素

  影响幼儿爱心行为的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熏陶、个

  体因素等,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家长的教育因素。

  1、家长的儿童观影响

  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对幼儿爱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只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依附于自己,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特殊的社会成员。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家长往往更多的是呵护,照顾甚至是溺爱,很少以平等的心态给孩子义务、权利、责任。这样无形中便影响和阻碍了幼儿爱心行为的正常培养。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儿童观对幼儿爱心行为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2、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意识叫薄弱,无论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好是非独生子女

  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方面,而对品德教育方面要求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家长把孩子智力发展看成头等大事,识字、绘画、舞蹈、钢琴、珠心算等样样让孩子去学,而有意识引导孩子关心、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却要求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亏,这种错误的观念正是造成幼儿缺乏爱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必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3、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

  采取依赖的包办代替的态度还是放手让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方法呢?在两

  种不同的旧方式方法下孩子的表现大不相同。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的方式方法,使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尝试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而那种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怕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会的事事包办代替的家长,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习惯于“等”而不“做”,变得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责任意识薄弱,所以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要科学大胆。

  四、培养幼儿爱心行为的对策

  影响幼儿爱心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关于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也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从幼儿区域活动和饲养小兔两方面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必须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地,让他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包办代替。一个对培养幼儿爱心行为有帮助的建议是:“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要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就家长而言,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爱心行为的培养,首先,要求家庭具有良好的民主气氛。平时家长多向孩子讨论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见解,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的事例,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独立做出正确的解释。其次,强调孩子的主题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绝不是完全被动的角色,对一种现象,如果他心中原有的解释没有出现矛盾,他就永远不会接受新的解释。

  (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

  1、家长要为孩子作出爱心榜样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孩子是天真、幼稚、好模仿,因此在家中父母应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外出时遇有机会也要对他人付出爱心,如扶盲人过马路、帮老人扛东西、公交车上给年幼老少让座等。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正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人”。

  2、家长要结合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结合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在公交车上

  看到老年人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看,奶奶年龄这么大,站着多辛苦,多累,给奶奶让个座吧”。当孩子表现出关心、呵护、帮助他人等爱心行为或为爱心行为作出努力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进行心理上的强化。这样,时间久了,习惯就成自然了,孩子会逐渐形成思维定势,爱心行为也将日益增多。

  (三)、教师应增强对幼儿进行爱心行为教育重要性认识,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1、有意识地选用爱心教育方面的教材。目前,有关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专用教材、书籍很少,教师需付出努力,多方面阅读,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加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结合日常生活,创作适合幼儿学习、理解的爱心教材。

  2、教育目标,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对幼儿的爱心教育目前大多数采用随机教育,没有一定的主题目标。有的幼儿园开展“爱”的主题教育,也只局限于一时一事,时间过后,“爱”的主题教育也随之结束。幼儿园中的爱心教育没有系统教学目标,不能象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等有总目标,阶段目标、年龄目标,还有具体的课时目标。因此,要使爱心教育象其他教育目标一样正规化、系统化,教师在进行爱心教育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幼儿更有兴趣更好的掌握。如游戏活动,游戏是具有社会性与实践性,又是幼儿喜欢活动。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让幼儿在娱乐中轻松的掌握爱心行为。随机教育,这种方法是我们教师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时运用较多的一种。但教师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仔细的观察幼儿在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活动,抓住每个教育契机,随时随地,有的放矢的教育。

  3、意识创设教育环境。环境对幼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创设各种活动区,布置环境时,应有意识地加入爱心行为教育的内容,将爱心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的各项活动和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

  结语

  有爱心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催化剂,而在素质教育全面提倡的今天,爱心行为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了。它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因而,有待广大的幼教工作者与家长在生活和教育中共同不懈的努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