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想进重点小学,可“拼”的三大因素

幼教网 2009-09-30 10:59:0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在不少家长眼中,小学即便不算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条起跑线,也是他们人生初始阶段最重要的起跑线之一。在这条起跑线上,家长们志在必赢。但细细算一算账就会发现,如今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是随便花点钱就能搞定的简单事了。小学的花费不一定是从孩子上小学那一天起才开始计算的。可能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好几年,父母就已经开始花钱做准备了,而且这花出去的还不是小钱。

  “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句《中国式离婚》里的著名台词,表达了不少中国家长的心声。

  1.拼房

  现在小学大多是就近免试入学,因此在名校附近购房置业,将孩子户口挂靠于此,以期“就近”入学,是很容易想到的主意。“学区房”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专指重点学校附近对口招生区域内的房产。

  沈老伯夫妇早年长期在外地工作,退休后按政策把户口迁回上海,女儿(已离婚)和外孙圆圆也相继迁回。原先他们一家人住在航华地区。“孩子慢慢长大了,我们考虑到航华那里没有好学校,就想搬到市中心。”沈老伯谈起买学区房的初衷,“虹桥路这里好学校比较多,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比较熟悉,就想把房子买在这边。”

  2005年,沈老伯夫妇一咬牙,倾尽毕生积蓄在虹桥路上买了一套89.37平方米、总价102万元的小户型,比邻A校和B校。2007年,圆圆到了入学年龄,沈老伯又多了一重额外惊喜:A校被并入大名鼎鼎的C校,自己一家户口正在C校的招生范围之内。“C校的教育质量比A校高出很多,在区里能排到五六名吧。”

  自那时起,不少中意C校的家长都将目光聚焦在附近的楼盘上。站在虹桥路的这个路口看去,几乎半条街都是房产中介。一位房产中介直言:“我们主要就是做二手学区房生意,家长买房就是给小孩挂个户口,快进快出,所以生意不断。这边面积小、总价低的老公房最抢手,出来三天就能卖掉,很多等房源的客户还一天一个电话催。”

  沈家楼下一位销售人员透露,学区房中最抢手的是小户型老公房,单价均在3万以上。例如附近对口C校的一套44平方米一室一厅,售价超过130万元,而周边同等品质的“非学区”老公房单价只在2.5万元左右。

  而学区房房价疯涨也不是上海这一个城市的个别现象。在南京,由于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鼓楼区和玄武区一带,那里的房子,虽然房屋老旧,但却价格奇高。南京玉泉路一家专门做学区房的中介称,现在预定学区房的人特别多,但房源特别难找,有一套出来当天就能卖掉。这家中介也表示,名校的学区房价格高得太离谱,譬如当地知名小学琅琊路小学的学区房已涨到最少每平方米2.4万;其他一些优质小学附近的学区房,单价也在1.6万到1.8万左右。

  其实,学区房的炙手可热,沈阿姨也感觉到了,“那时经常有人上门问我们要不要卖房子?有时从门缝里塞进来很多中介广告。”沈老伯常常为自己当初购房的明智而得意。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占尽地利的小圆圆最后竟然还是被C校拒之门外。

  其实像沈家这样购买学区房却未能如愿让孩子入读名校的家庭还有许多,所以要让孩子进名校,有学区房是不够的。

  小圆圆被C校拒之门外,原因在于C校出台了一项特别的招生政策。

  “前年5月中旬报名时我才知道,校方规定小孩户口迁入满3年以上才算符合资格。”沈老伯2005年底买房,当时户口不足3年,“我咨询过,区教育局并没有出台关于小学生入学户口年限的政策,这是学校自己的规定。”无奈,沈老伯只得填了一张借读申请,等待校方审批。

  审批标准是什么?审批时限多长?沈老伯无从得知,他很“听话”地等了一个暑假,没有出去四处“活动”。“等了一个月我给学校打电话,打不进去,去学校询问,门卫不给进,在外面等了两个小时。”年近七旬的沈老伯带着户口本、房产证、买卖房产合同、圆圆的出生证、幼儿园毕业证书一次次前往C小学,得到的答复始终是“研究中”。

  7月中旬,沈老伯接到通知:C校名额已满,外孙被安排报名D小学。“我已经筋疲力尽了,实在没有精神继续跑下去,只能接受这个安排。”沈老伯想不通,“楼上和我同一时间买房的另一家的小孩却进了C校。”

  读名校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里面的门道当然不是一般人能看得清的,就算看清了,也不是谁都能走得通的。

  2.拼爹

  家住北京马连道附近的童童,父母都是工薪阶层,爸爸是公务员,妈妈是一名行政人员。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去年年底,童童的妈妈赵女士不惜贷款在马连道附近买下了一套80平米的商品房。今年春节前,赵女士又给童童报了数学、识字和英语学前辅导班,为孩子入读名校做准备。

  今年6月,童童参加了一所名小学总部的考试。“学校是通过游戏来考试,面试题就是模拟一个公共汽车的场景,几个小朋友排队上车,但车上的座位是不够的,老师便引导孩子为女同学让座,这时有的同学让座有的就不让座,可能这是学校考查学生素质的一种手段。”赵女士说,当天考试的人非常多,“当时我就想,能上则上,上不了也是正常的。”果然被她言中。最后童童没有出现在被录取的名单中。

  为防止落选,位于圆明园附近的一所重点小学的分校此前就成了赵女士的“备选方案”。“谁知打过电话去人家根本不接受报名。”这时,名校效应的光环依然在赵女士的头上盘旋。赵女士又接连给两三所名校的分校打电话,但都是一个结果,不是这个片区的,根本不接收。

  用赵女士的话说,“送钱都找不到门。”她告诉记者,经历过“幼升小”的家长都会心照不宣地达成一个共识,如果不找关系、不交赞助费,想上名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参加学校面试时,门前停满了奥迪A8、宝马7系的名牌汽车,要想和这些人比出赞助费是不可能的。”而托关系又是费力费财的事。“我同事先后托了好几个人,第一个人给了1万,第二个给了2万,后来又找人给了2万,最后孩子进了学校都不知道到底是谁给使的劲。”

  如此一笔糊涂的人情账让赵女士望而却步。而她的孩子童童,在经历了半年的学习准备以及6个小学的面试后,最终在新学期开始时坐在了一所普通小学的课堂上。

  然而,对于赵女士一家,以及无数和他们相似的家庭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进了名校的孩子要继续努力,没进名校的孩子就要更努力,对于所有刚刚背起书包走进小学校门的孩子而言,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拼才艺

  钢琴、声乐、舞蹈、英语、奥数、绘画、轮滑、跆拳道、象棋……现在,城市里小学生大多能掌握这些“特长”里的一样或几样。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告诉媒体,对于新世纪前后出生的孩子来说,“多才多艺”已变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评语。当然,这都是钱堆出来的。

  8岁的乐乐在青岛市北区上清路小学读二年级。最近的一天,乐乐的妈妈于女士为了测试一款理财软件,就将给乐乐投入的课外学习费用算了一笔账。算出来的结果让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她吓了一跳:保守估计,乐乐每年的教育花费接近2万元。如果加上在饮食、服装、娱乐方面的开销,她一个人的工资还不够这个8岁的孩子花的!

  乐乐的学费账簿是这样的:每月4次架子鼓辅导课,一次3小时,每次学费140元;每周上一次通俗声乐课,每次80元;每周一次英语课,由于是熟人介绍的,只用付“半价”40元;每学期学习奥数的费用是200元。除此之外,乐乐每年还要参加一次英语或声乐器乐类的比赛,这些比赛都需要去北京或上海参加全国总决赛,费用在5000元左右,如果家长陪同,那么费用就得翻番。这样粗略算下来,每年的“学费”是19080元。

  “这还不包括给孩子买书和买玩具的费用。”于女士说,她基本上每月都会带乐乐去书店买辅导书或者课外读物,每次大约花200元左右,有时候儿子还会要一些新潮电子类文具,价格一般在千元左右。“反正在我们家,儿子的花费绝对是‘大头’。”于女士说。

  “除了架子鼓之外,其他都不是我主动要求学的。”乐乐诉苦说,课外辅导课太多,让他觉得“回到家比待在学校还累,放假了比平时上学还累”。“爸妈总说他们很辛苦地挣钱给我学习,还总说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如果我不努力的话就赶不上人家了。”乐乐用和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口气说:“我真羡慕爸爸妈妈的小时候,除了课本什么都不用学,放学了就可以随便玩!”

  对于乐乐的“抱怨”,于女士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多才多艺,可以说,这种竞争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了,如果孩子没有特长,不管是同学交往还是将来升学,都会受到影响。作为家长,就是多花些钱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世界太小,资源太少,对优质资源的争夺,不只在于小学、中学或大学,它可能开始于牙牙学语的孩童时期,然后贯穿人的一生。

  4.拼,没有尽头

  学区房、择校费、才艺培养,还有衣食住行,培养一个小学生要花多少钱,细细算下来,竟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这还不光是钱的问题,还要考量到父母的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

  作家龙应台曾对他的儿子说:“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个人的方向……我担心的不是你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走进人生的丛林后,自由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上荆棘。”

  这可能是所有父母的心声。未必所有的父母都想着要孩子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大部分人的心愿不过是让孩子拥有平安喜乐的人生。但“平安喜乐”是一个模糊而空泛的标准,可以用各种内容来支撑。你可以把它想得很简单,但有几个父母不是为孩子操心以至于不断复杂这个可能真的很简单的标准呢?

  毕竟,世界太小,资源太少,对优质资源的争夺,不只在于小学、中学或大学,它可能开始于牙牙学语的孩童时期,然后贯穿人的一生。

  何况,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即使在已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的发达国家,总体趋势上,中产阶级的父母也倾向于将更多的钱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最近,《纽约时报》上刊登一幅照片,曼哈顿的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幼儿园门前,家长们焦急地排着长队,争夺有限的空缺,而与此同时,同一社区的公立日托中心却门可罗雀。

  对于父母而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说到底,就是王朔在《致女儿书》里的那句话:“孩子使人伤心,本来已经放下的,又要转身看,放得下自己,放不下孩子。”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