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与幼儿互动 教师如何合理生“威”

来自网络 2009-11-09 15:47:3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导读:教师权威虽然是由文化制度所赋予的,但同样受到冲击和挑战。在教育活动的互动中,很多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因此会出现失落,如果不及时加以学习反思,势必会加剧权威负功能的恶化。

  幼儿园中的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基于社会教育制度赋予的教育权力和本人的内在素养、人格魅力而产生的且能为幼儿所认可接受并对幼儿发展产生作用的影响力。相关研究表明,在师幼互动中,由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得到幼儿积极响应的占事件总量的95.8%,遭幼儿拒绝的占总量的4.2%;另外,在幼儿园常有的九类活动中,约束纪律占总量的28%,位居第二。由此可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王者”,操纵控制绝大部分活动,教师权威使本来就是非对称相倚型的师幼关系更加地不平衡。不可否认它对保障高效便捷的教育活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旦过度就会转化成负功能。

  一、教师权威在师幼互动中负功能的表现

  1.导致幼儿“反抗行为”的发生

  “反抗行为”是指在要求与多数意见保持一致,维护班级规范的状况下,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和行为。众所周知,教师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进入幼儿世界,遵循的是成人世界的规范,教师按指定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对幼儿实行教育,教师真正关注的是按自己的价值观去打造所谓的“好孩子”,很少能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一次调查问卷中,100名教师中有43%认为“管得住幼儿的教师就是成功的教师”。而且,在对教师不满意幼儿的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不仅仍然把幼儿对自己的尊重看得很重,而且不能容忍幼儿有丝毫混淆控制者与被控制者身份的行为发生。而3~6岁幼儿主体性意识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当他们“理所当然行为”突然被禁止时,心里产生强烈的反感。而教师面对这种“忤逆”更多的是采用一种强制手段迫使幼儿遵从成人世界的规范,从而达到控制幼儿行为的目的,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使幼儿变得顺从。于是教师的强迫压制与幼儿的反抗行为便产生了师幼之间的相互冲突,造成了师幼关系的紧张。

  2.加剧幼儿间“等级差异”的分化

  “等级差异”是指一定的群体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分化成各种层次的子群体后所产生的差异。幼儿入园后,由于受家庭教育环境和自身性格、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同伴相处能力等的影响,渐渐在教师眼中就形成了“讨人喜欢的”、“调皮的”、“可有可无的”三种等级。从理论上说,它不会阻碍我们的教育,相反,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但是在现实观察中发现,由于权威的存在,教师与那些“讨人喜欢的”幼儿发生互动频率最多,总是有意无意地偏爱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关怀,而对后两者更多的是利用权威采取强制手段让他们去服从。“调皮的”会出现反抗行为,“可有可无的”则更多是逆来顺受,两种极端表现加剧了“等级差异”的扩大化,这种教育的不公正性也影响了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强化了教育不公平在微观领域的表现。

  3.忽视幼儿的心理需求的满足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是以正向平和方式开启与幼儿的互动,经常给幼儿鼓励、帮助,幼儿则会觉得自己是被教师尊重的,也会产生相应的愉快情绪。但在实际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行为表现恰恰相反,教师是幼儿心中的绝对权威,控制一切活动,教师让幼儿按自己的指令行事,尽可能地避免与教师主观意愿的偏差。最关键的是,教师在互动中经常向幼儿表现出不满、厌恶甚至恼怒等情绪。因此,对于处于他律阶段主要依靠成人评价来判断自己的幼儿来说,不仅自己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无法满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幼儿的被爱感、安全感、被信任感与自尊感被剥夺了,不仅助长幼儿的自卑、自我感觉弱小无能等有碍于他们人格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体验,甚至因惧怕教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别提创造性了。

  二、教师权威在师幼互动中负功能的成因

  1.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权威式的教育。体制上,学校教育有严格的品级等第,并且依行政官员的等级,进一步强化教师权威;思想上,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师”的地位非常高。即使到了今天,虽然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这种自古就有的幼者卑微观念的影响还很深。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教学中教师与幼儿行为的主要社会属性就是“控制与服从”。于是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道统和社会机制使这种不合理的绝对权威具有了合法性,内隐于其中的负功能也就昭然若揭了。

  2.教师素养的缺失

  “教书育人”这一重要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拥有高于常人的素养,如师德素养、学识素养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育中一些教师容易将权威发展为“绝对权威”,教师权威负功能的出现,往往与其素养缺失有很大关系。另外,由于道德知识素养的缺乏,使得教师面临幼儿的反抗或幼儿对一些问题置疑的尴尬局面时,更多的是选择压制,这种理性的缺乏,自我反思的忽略,压抑了个性,造成了紧张的师幼关系,权威的负功能也就屡见不鲜了。

  3.幼儿心理的欠成熟

  3~6岁幼儿自我评价尚处于萌芽阶段,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易轻信他人尤其是成人的评价,对教师更是盲目崇拜。在互动中,当他们向教师寻求关注遭受拒绝或厌烦时,他们会以教师的评价为依据去评价自己。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让大部分幼儿明白:按老师要求去做的才是好孩子。于是虚荣得到满足的同时个性也被压抑了,创造性与灵性也泯灭了,当今课改中所呼唤生动活泼的教育,发挥幼儿主动性,创造性也等于是海市蜃楼了。

  三、教师权威在师幼互动中负功能的解决对策

  1.完善职业道德素养,用“爱”树威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为此,幼儿教师要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真挚的爱和信任去教人育人,领悟幼儿的行为,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这样才能拨动幼儿的情弦,叩击幼儿的心扉。教师要经常以好的表现去让幼儿模仿,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模仿自己信任的“重要他人”,他们也会因模仿教师得到赞扬而获得满足感,而且这一社会化学习过程也有利于幼儿价值观与社会化进程的顺利发展,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和认识,这种双赢的结果有助于在幼儿心目中树立合理的教师权威,这种用爱心建立的权威之树,通过教师不断地辛勤浇灌,是可以常青的。

  2.加强师幼对话,用“公正”强威

  在教育领域中的对话教学是指将师生、生生交互对话作为教学的表征与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师幼互动中,对话可以让师幼关系更加富有人性化。对话的师幼关系存在的前提是民主、平等,“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建立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不是异化的‘工具’或‘手段”’。这种原则的存在不仅没有抛弃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相反,它能使师幼关系得以重构,这种重构后的关系更具有生命力,更符合人性。教师与幼儿在对话中可以更好地向对方敞开内心世界。所以,作为教师,要通过对话了解幼儿。“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因此,公正对待每名幼儿,不偏不倚,不仅有利于增强权威正功能的发挥,而且也使师幼伦理关系焕发出迷人光彩。

  3.提高专业知识素养,以“才”生威

  教师权威虽然是由文化制度所赋予的,但同样受到冲击和挑战。在教育活动的互动中,很多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因此会出现失落,如果不及时加以学习反思,势必会加剧权威负功能的恶化。另外,现在有些幼儿知识面相当丰富,即使自身的判断力不是很强,但隐约会觉得教师说的内容并不是唯一的或是正确的,这样也会降低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才”生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技能,要时刻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和敏锐,保持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高媛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