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案例:把“自主”还给孩子(2)

网络资源 2009-11-09 22:36:0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归根结底,幼儿缺少自主折射出的是我们教师在观念上的问题。我们教师多从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为幼儿考虑。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给予孩子的这些自主只不过是老师的控制下无法实现的“自主”罢了,只不过是表面上的“自主”。

  为什么幼儿会缺少“自主”呢?首先,这一情形的出现,与我国千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文化有关。强调“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必须服从老师。在这种思想文化影响下,作为幼儿教师,要一下子彻底转变观念,是不现实的。

  其次,没有把幼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是从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为了维护班级常规,活动效果等,老师制定了许多“规则”:如绘画时不准说话、不准随便动活动区材料等。对幼儿有太多的“不允许”。当幼儿有不符合规则的行为出现时,老师会采取种种措施将幼儿引到“规则”中来,可这样一来,幼儿哪里还会有什么“自主”可言呢?如镜头中的孩子,他要到人数已满的娃娃家去,违反了区域活动的规则,于是教师出面软硬兼施,不顾幼儿的意愿将其塞到了其他区,以维护区域活动的规则,至于幼儿对这个区是否感兴趣、喜不喜欢玩这个区,则不在老师的“规则”范围内。

  现代幼儿教育急需我们把“自主”还给我们的孩子。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并确保其选择能够实现。我们平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真当幼儿有了兴趣时,我们却无视于这种兴趣的存在,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着这种忽视、干扰甚至扼杀、破坏幼儿“兴趣”的现象(尽管是无意识的)。这不是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了吗?就好比镜头中的孩子,他想到娃娃家去玩,就让他去嘛,为什么要硬生生地扼杀他的愿望呢?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个区的人数已经满了,就不能去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开两个娃娃家呢?限制每区人数,目的是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剥夺了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权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在游戏过程中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想想,我们做到这一点了吗?

  二、给孩子减压。让孩子有自主活动的权利。在提出平等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不必要的规则去约束、限制幼儿的行为呢?我们老师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在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游戏的大孩子。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确定性的孩子,正是这些确定和不确定因素,使得每一个孩子犹如一本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需要我们每位教师摆正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位置,以儿童发展为本,把“自主”还给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和他们一起共同探索世界的奥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