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糖葫芦”的故事(2)
三、家园配合、步调一致。家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纲要》所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想利用家访等形式与孩子的家长交流孩子所存在地问题,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如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当认为孩子确实是需要的,那么就要给孩子提出,要想得到这个东西,就必须要自己付出。让孩子知道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会最珍惜。
四、挫折训练、保持愉快。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除了给予孩子的爱以外,还应该有适当的惩罚手段,不能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惯(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挫折训练),注意锻炼孩子经受考验、经历失败、总结教训、克服困难的能力。在家园配合的前提下,还要鼓励孩子学习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可以经常交给她一些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任务,给予她充分的信任,即使做坏了或者造成一定损失,我们都应该鼓励她,积极帮助她找出问题所在,再重新开始。告诉孩子:你一定能成!教师家长的信任,孩子的自信,就一定能够完成教师家长交给的任务。在坚持不懈地适当地挫折训练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讲出每天,每件事的感受,对于积极的情感给予赞扬,对于消极的东西给予疏导。保持终日的好心情有助于孩子迎接不同的挑战。
案例反思:案例所呈现出的现象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比比皆是,教师常认为这是孩子独有的天真,可爱,不以为然,有的教师姑且迁就顺其发展,而有的教师则态度生硬严厉批评,未曾从孩子的角度感受思考,可想而知多少幼小的心灵被摧残。案例中,我显然做到了第一步,去关注了这个孩子,只有接近和融入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触摸孩子的心灵。但是我如能早些察觉如韫娴这样的孩子,主动同她进行心灵的碰撞,也许这时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我们未能预料的,在孩子眼里认为教师是他们到底成功彼岸的扶梯。蒙台梭利指出:“儿童使我们认识到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心理生活内容。”我们看到孩子眼里的那个童话世界了吗?也许,不管是游戏还是教学,我们都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种种表现,我们所做的不都是为了孩子吗?倾听孩子的声音才会发现孩子问题;倾听孩子的声音才会更理解孩子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地位置上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使孩子人生起始的每一步都与我们紧紧相连,走得那么美好。
通过案例不难看出韫娴所表现的情绪有着它的必然性,“教师反复劝说无济于事”
教师的妥协也反应了教师在平时忽视了对孩子如何面对挫的教育,以及折挫练习的缺乏毅然显露出来了。日本人曾说:“非常羡慕中国的孩子,他们享受了世界上最好的待遇。”可这种“最好的待遇”的结果是:孩子的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和适应能力太差,跌倒了就无法爬起来。其实一个人的意志力坚强与否,承受挫折的能力强与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环境影响。我们希望孩子摔跤时不哭,更希望他在生活的考验面前微笑。如果永远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他挡住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作为教师应克制“想帮他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了解挫折的机会。在平时的游戏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创设一些挫折训练的机会,逐渐增强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挥最大的潜能,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