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导读:满足和尊重幼儿深层的需要,教师必须清楚的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重视孩子实践与创造,重视孩子的和谐发展是未来幼教发展的趋势,并以此努力为幼儿营造安全的、鼓励的心理扭转和环境。
满足幼儿心理上的安全需要是使幼儿产生认知和理解需要的基础。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已基本享有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基本尊严和权利、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已被公认为极少了。但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教师在安排一日活动中,仍存在着不能满足幼儿深层需要的问题。如:幼儿的生理需要、活动需要、智力发展需要、良好个性发展需要等。那么该遵循什么样的教育原则让幼儿的发展需要得到应有的保护和照顾呢?带着该问题,笔者作了相应的尝试研究。
一、教育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一)不理解幼儿的缺失和生长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指出,作为一个健康的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这四种需要被定义为缺失需要,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三种需要是生长需要,生长需要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在幼儿一日生活当中,幼儿常表现出对周围物质世界的各种需求和愿望,但教育工作者常因主观或客观原因的存在而放弃对他们的引导和满足。常见的情况有:1、当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常规发生矛盾时,教师首先是维护常规。2、当幼儿的行为表现,尤其是探究行为表现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时,教师基本上是严厉制止。3、当幼儿的认知、理解与教师预想不同时,教师的反应是制止,当幼儿的行为与其他幼儿的行为出现不同,或与教师预想的不同时,即使不影响他人和集体,教师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命令或劝其放弃。
(二)对幼儿的评价不适当。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适当的评价造成了幼儿的紧张,使幼儿只关注教师的态度,不在乎自己需求的本身和客观事实与愿望。常见的情况有:1、教师以判官的身份评判幼儿行为的对错。表现为教师在指导幼儿行为时,常常有种种做法使幼儿感到正确的答案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真理掌握在教师的手中”,造成幼儿发现了什么总是去问老师对不对。2、用同一个尺度衡量孩子,表扬做的好的孩子。教师常禁不住在全班表扬聪明的、做得最快或最好的孩子,表扬那些与教师的期望一致的孩子。3、评价空洞,缺乏激励和促进作用。常用的评议有“真好”、“真聪明”等,类似这样的语言使幼儿无法从教师的语言中获得具体的信息,幼儿不知自己好在哪里。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和引导者,必须避免上述问题,要尊重和理解幼儿的需要并欣赏他们独特的发现。
上述存在的两大问题很发人深者,追其主要原因,可从以下向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存在的教育实践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首先,体现教育平等的义务教育日益普及化,这就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具有不同差异的爱教育个体,其次,终身教育内容对教育培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主动学习和不断提高自我的动机和能力。正是基于这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教育应体现尊重幼儿、面向全体的思想,以积极的姿态来迎接社会发展的新挑战。
(二)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界占据着统治地位的课程观是把课程看作我们要教给儿童的东西,看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或不依赖于具体学习者而存在的客观知识与价值体系;在学校和幼儿园的课程组织与实施中严重地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差异性。
(三)由于我国幼儿师资培训的内容和方法长期存在着传统的课程观,因此师资专业素质中有两方面重大问题:一是缺少以儿童为主体来组织儿童学习经验的教育组织与实施策略和技能,这一专业素质的缺乏明显地表现在各类教育内容的教育中,重教师的传授,轻儿童通过自己实践活动进行的学习;重统一学习结果的达标,轻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二是缺少将理论具体化为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
由此,我们通过密切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尝试了许多作法。总体来说,要为幼儿创造一种安全的心理天环境,老师必须成为幼儿的支持者,了解、并鼓励幼儿的意图、行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创造性。
三、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策略和原则
(一)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儿童观,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告诉我们,幼儿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心理的发展与生理的发展与生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结合这一特点考虑具体措施,为幼儿阶段成长创设条件,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绝不能脱离实际,以幼儿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生活中成为幼儿亲密的朋友,合作的伙伴,使幼儿愿意接近你,对你产生信任感。2、教学中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需求,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理解幼儿的缺失和生长需要,热爱、尊重、了解幼儿,坚持下面教育和前后一贯的教育态度,创设一个让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独立自主的愿望,创设一个让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独立自主的愿望,教师要深入了解孩子,不带任何偏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感情和思想),以真诚、热爱、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因此,教师要满足幼儿需要,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以下的教育策略和原则:
1、尊重幼儿的理解和认知需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幼儿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对于幼儿的认知结构和水平上来说却是合理和正确的。
2、观察、倾听幼儿间的问题和谈论,询问幼儿意图,努力理解幼儿想法,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伤害幼儿。幼儿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的世界,都必须要寻求幼儿的真实动机,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幼儿,而要真诚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和观察,有时甚至需要用幼儿的操作方式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
3、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并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教育,做一个与幼儿平等的探索者。幼儿的观点和兴趣常常与教师不同,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想法和做法,为幼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工具,扩展他们的经验,实现有意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4、重视孩子的实践与创造,挖掘每一个幼儿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认知结果。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价值,每一个幼儿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即使是失败,教师都要尽可能的去鼓励和支持,用自然结果的反馈来调整幼儿的认识。
5、给予每一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避免笼统地表扬。对于幼儿的评价教师要特别注意避免表扬幼儿本身,如:“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笼统的话。而要使用让幼儿明确自己好在哪里的教育语言。如:“你这个想法很有趣,你用一种新的方式把每个人的意见结合起来了”等。
(三)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离不开物质环境的配合。幼儿从来到幼儿园的第一天起,生活环境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安全、舒适的家到新鲜陌生的幼儿园,这就要求幼儿园进行活动的场地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安全、卫生要求,保证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卫生,真正让幼儿得到保护与照顾。
实践研究说明,满足和尊重幼儿深层的需要,教师必须清楚的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重视孩子实践与创造,重视孩子的和谐发展是未来幼教发展的趋势,并以此努力为幼儿营造安全的、鼓励的心理扭转和环境。
福州红博智能全纳幼儿园 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