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家庭--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摇篮

来自网络 2009-11-17 14:37:2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导读:创造力是孩子成长的生长点,善待他就是善待孩子的生命,保护并且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是培养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在普通的生活中,只要家长做有心人,创造一定能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正面临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李岚清同志讲:"如果没有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和正确观念,就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摇篮,家庭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将对孩子的爱升华于对他们创造力的培养教育之中,为他们将来成为具有广博科学知识,能够纵横开拓的"通才"和思维灵活、勇于创新的"良才"(创造型人才)夯实第一层基础。

  何谓创造型人才?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自己的孩子有无创造力?在家庭中怎样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这是当今独生子女的家长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创造型人才及其品质的体现

  21世纪是创造型人才施展才华的社会,社会上什么样的人才是创造型人才呢?探求未知世界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家,塑造不朽光辉形象的文学家、艺术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善于经营理财的企业家、发明设计新产品、推进新技术革命的工程技术人员,创高产的农民,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在各方面纵然存在着千差万别,但心理学家认为,他们大体都具有以下个性特征: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顽强的意志力、敏捷的思维力、准确的判断力;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应变能力;有改革创新意识,并且具有精力充沛、热情高涨、好奇感强、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品质。

  二、儿童创造力的表现

  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这种能力。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的,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

  儿童时期,好奇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对周围新鲜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打破沙锅问到底"、"探究性的拆东西"、"自言自语做游戏"。这些听似"好笑",看似"顽皮"的言行举止,恰恰就是孩子创造火花的闪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多重大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有许多人才成长的事实说明,不少名垂青史的人物都具有顽皮、淘气、好问、好奇、勇冒险、敢尝试的行为特点,所作所为时常超出常规,如"趴在鸡窝孵小鸡"的爱迪生,"将毒虫子含在嘴里"的达尔文,这些"淘气"的做为,可能就是发明家、科学家最初显露出来的创造火花,这种火花一旦燃烧起来,就会成为永不熄灭的、探索真理的火焰。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就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否则,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儿童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被时代所抛弃。

  三、在家庭中怎样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家庭是创造型人才诞生的摇篮,但并不是说,任何家庭都能诞生创造型人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一)营造氛围,创设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是孩子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条件。要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就要为其提供一个可表现创造性并能使之正常发展的家庭环境。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中,成人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孩子但不骄惯,使孩子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孩子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孩子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依附品,需要有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间,对孩子创新的要求给予支持和鼓励,对表达创新思维的行动和产品给予承认和赞扬。如:对孩子自己制作的手工和绘画作品,对于自编的舞蹈和看图编讲的故事等创造性活动,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掌声。这种积极的强化,将使孩子产生再创造愿望。

  孩子的创造力是通过多种活动实现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的说法,也说明了手脑并用,有助于萌发孩子的创造性。因而,在家庭中,要为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多种活动和各种材料。对于学龄前的幼儿,一条绳,他可以当成一条大河、一条小溪;一根竹竿,它可以用来当枪射击、当马练骑;几个纸盒,可以摆成高山、房子、火车等等。做为父母,应鼓励支持他们,并应提供相应的材料,注意帮助收集成人认为是废物的硬纸卡、贝壳、泡沫、小瓶、扣子、废旧电器等等,开辟一块自由绘画的天地和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去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再创造。

  (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知识和经验是创造的源泉,创造力是建筑在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对于儿童来讲,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家长可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开扩孩子的视野,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赏各种树木花卉,区分它们的异同,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看看动物的不同形态,分辨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采集种子,捕捉昆虫,制作标本;仰望蓝天上变幻多端、漂亮浮动的白云;欣赏日出东方的朝霞、夕阳西下的美景……

  另外,还应向孩子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年龄特点的读物和视听材料,给孩子丰富的知识,要尽可能广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但应注意宜广不宜深,深入浅出,以游戏的形式、故事的口吻,进行趣味讲解。如当孩子了解了有关地球的常识后,可启发孩子观察想象,将孩子的头比作地球,并编成儿歌指唱:"帅帅的头象地球,有山(鼻子)、有湖(眼睛)、有河流(嘴),有平原(额头)、盆地(脸)、小土丘(耳朵),茂密的森林(头发)望不到头,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大家都要爱地球"。总之,要从各种渠道,各个方面,充实孩子的日常生活,增添积累知识经验,为孩子创造力的萌发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培养想象,奇思妙想

  想象是利用以往的感知材料,经过改造和组合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由于儿童主客体尚未完全分化,常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感情和意志,呈现特有的"泛灵性"思维方式,从而给幼儿联想、想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想象被心理学家誉为是智慧的翅膀,它可以使孩子冲破狭小的生活领域飞向广阔的认知世界,使孩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游戏中去模拟成人的行为,体验成功的快乐。6岁儿童胡晓舟的作品《到月亮上荡秋千》就是一个典型的写照。

  想象是智力发展也是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使儿童创造力得到完善的、良好的发展,想象力的培养与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画":绘画最易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也是最为儿童所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虽然画技不高,但却能表达儿童的思维活动过程。对儿童的画,不要只追求画得多么"像",而应鼓励他"想"得越多越好。如在纸上画出许多圆,让儿童想象添画,看圆能"变"成什么?孩子可能会从单一的一个太阳、一块饼干、一个头像、一朵花、一个皮球……想到用圆组合出熊猫、一束气球、一群小鸡、一堆鹅卵石、天上的星球等等情节画。另外还可播放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儿童根据音乐的表现画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对孩子的画,家长不要先做鉴赏家,而要先做想象力的评论家,不要着眼于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画家,而要先看孩子的想象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编":续编故事结尾与仿编创造诗歌,是创造力的高标准体现。故事作为一种形象的语言艺术,深受儿童所喜爱,儿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词语的描绘,联想到相应的形象与活动。为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讲故事时,要注意训练儿童续编故事结尾,经常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如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他怎么样了?……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从多角度续编。德国诗人歌德的母亲,自歌德2岁起就对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对歌德以后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剧作家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诗歌仿编,家长可为年幼的儿童选择结构短小、多重复的诗歌,如"家":蓝蓝的天空是白云(小鸟)的家,清清的小河是鱼儿(虾儿)的家,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羊儿)的家,高高的大树是啄木鸟(喜鹊)的家……

  "戏":游戏对儿童来讲,就如同成人的工作、学习一样,是发展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多种活动,凭借想象扮演多种角色,表现多种生活情境,自己动手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用积木搭娃娃床,用杯子当锅给娃娃做饭,用圆环做方向盘开汽车,用纸撕成条做面条等,与小伙伴共同商议分配角色、安排活动。当孩子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游戏的情节也具体化了,孩子的创造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四)训练思维,开发潜能

  思维是创造的前提,在学龄前儿童中其创造力较多地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表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勇敢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当年,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苹果为什么不会往天上飞,而要往下落?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今天培养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正是为了明天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力。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应强调怎样主动寻找问题的"一般"以外的答案,强调思维活动的灵活和知识的迁移。对于孩子新颖独特的想法,家长要给予特别的赞赏,哪怕想法很幼稚甚至错了,也要先肯定其创新精神,再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引导孩子学会有目的、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生活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分找异同为孩子准备各种动、植物卡片,引导孩子进行逐级归纳分类:动物、植物:动物-家禽、家畜、野兽、昆虫、鱼类、鸟类……家禽:鸡、鸭、鹅……鸡:公鸡、母鸡、小鸡;植物-蔬菜、花、草、树、木……蔬菜:吃叶的、吃花的、吃茎的、吃根的、吃果的……花: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

  2.魔变数字将1-10的数字用"诗画"的形式组成一个形象,引导儿童观察,找出变形数字,进行比较变形。如小白兔与小老鼠:

  小白兔(4),白又白(10),

  两只耳朵竖起来(3),

  蹦蹦跳跳真可爱(6),

  带了一身数字来(0)。

  小老鼠(4),吱吱叫(0),

  问声小兔早上好(1),

  咱们一起做早操(6),

  晃晃耳朵弯弯腰(8),

  尾巴还要摇一摇(9)。

  ①找数字。将小兔与老鼠身上的变形数字找出,说明什么部位是用什么数字代替的。兔:0、3、4、6、10;鼠:0、1、4、6、8、9。

  ②变数字。利用动物所带数字,通过加加减减变出10以内的其它数字。

  如:鼠缺数字2、3、5、7、10

  2=6-48-63=9-64-15=6-11+47=8-11+610=4+61+9……

  ③比大小。利用它们代表身体相同部位的数字进行比较,可进行变不等为相等的游戏,并要说出为什么,变得越多越好。

  如耳朵:兔-3鼠-8比较:3<8尾巴:兔-0鼠-9比较:0<9

  头部:兔-4鼠-4比较:4=4身体:兔-6鼠-6比较:6=6

  3<80<9

  3+3=8-20+4=9-5

  3-2=8-70+6=9-3

  3+6=8+10+10=9+1

  …………

  3.说因果提出问题:"如果……会怎么样?"(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如果天上没有太阳,世界会变得怎样?

  如果地球上没有树木,地球会变得怎样?

  十字路口如果没有交通警察,会发生什么事情?

  ……

  4.玩卡片准备1-10的卡片或扑克牌,以儿歌的形式提出要求:"耳朵要听清,小脑子快反应,眼睛找目标,小手忙行动,嘴巴还要说出声"。家长发出口令,孩子做出反应,各种感官并用,学、玩、做合一。如:将卡片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排或按单双数排成两排;拿出10里面最小的数,拿出比最小的数多3的数;拿出5的相邻数,可以分成四个2的数,里面有十个1、五个2、二个5的数(10),加2等于10的数……

  由此可见,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做父母的只有明白什么是创造力,然后才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当然,尽管所有的人都具有创造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像爱迪生、莱特兄弟、富兰克林那样的创造发明天才。所以,对待孩子的创造发明萌芽,也不需要求太高,只要有一点儿迹象,就应该努力去发掘、培养,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强训练。创造力是孩子成长的生长点,善待他就是善待孩子的生命,保护并且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是培养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在普通的生活中,只要家长做有心人,创造一定能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回春茹主编:《儿童情商与非智力因素培养》《人民中国出版社》

  3、刘清波主编:《家庭创造教育学》《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

  4、冯艳宏主编:《"诗画"教学集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