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

来自网络 2009-11-18 10:37:38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导读:过多的话只会让孩子觉得没劲,从而失去兴趣,而太过简单的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云里雾里,一时摸不到头脑,不知道教师在说些什么,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有详有略,生动有趣,才会对孩子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的正确引导和适当运用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运用语言将活动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参与、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的情绪中去,和活动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产生的活动效果才会是最佳的。因为这时孩子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主动性、积极性不言而喻地被调动起来了。

  就拿美术活动“同时打开的窗户”为例,此活动主要是以国庆节晚上打开窗户看烟火为情节来帮助孩子进一步在学习油画棒渐变接色中,培养对色彩刺激的敏感和大胆表现的兴趣。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提问:“过几天要过什么节了?国庆节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在家里怎么看烟火、看彩灯呢?”用这些问题来直接导入主题,和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孩子本身最喜欢过节,看烟火了,因此对教师的提问反应相当激烈,争先恐后的回答,同时回忆起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投入到情节中去了,这样的语言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下去。

  接下去教师又用语言形象地引导孩子给每一扇窗户命名,如:卧室的窗、厨房的窗、书房的窗等,使孩子再一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看烟火要到大窗户前来看,这样就能成功地达到提醒孩子将窗户画大的目的,孩子是真正理解的掌握,一切又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孩子的情绪始终和教师的语言及情节的发展紧紧相连。可见教师成功地运用语言将活动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对影响孩子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年龄小,只有运用形象的比喻、适当的夸张,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将要孩子来渐变涂色的地方,比喻成被烟火照亮的窗户,教师便形象地问:“窗户是透明的,在国庆节的晚上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是为什么呢?”孩子很自然地联想到是烟火、彩灯的光照上去的,这当然是语言生动运用的结果。

  另外在引导孩子学习接色时,将红色比喻成中国人,将绿色比喻成美国,两种颜色相连比喻成两国人民握握手,中间在选颜色相连比喻请个朋友来帮忙,这样形象生动地运用了语言,使孩子轻松地掌握了渐变接色的方法,可见运用比喻、夸张的方法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煽动性,让语言的变化来影响和控制孩子的情绪,也就是说让孩子的情绪随你语言的变化而变化。教师要让孩子有真实的感觉,首先自己也要非常投入,将情节当成真的,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孩子,再配合上生动的语言,这样孩子才会被你的语言所吸引,被你的情绪所感染,也才能真正做到成功的控制孩子的情绪变化。教师是一个很好的调节者,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平淡,孩子的情绪就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如教师的语言过于高涨,孩子的情绪也会太过激动,同样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调节好孩子的情绪,能使孩子的情绪随你语言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教师的魅力所在了。

  最后教师的语言要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生动而不烦琐,简单而不乏味,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的运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有一段时间,过了这段时间,再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就很困难了,因此教师要很好的把握这一段时间,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落实到实处,使一个活动在高潮中结束,给孩子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最好的。过多的话只会让孩子觉得没劲,从而失去兴趣,而太过简单的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云里雾里,一时摸不到头脑,不知道教师在说些什么,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有详有略,生动有趣,才会对孩子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值得每一个教师在实践去摸索和研究,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略的看法,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