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实践研究

来自网络 2009-11-20 16:41:1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导读:总之,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的能力和习惯,陶冶了幼儿良好的性情品格。同时,师幼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也促进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机智的提升。

  早期阅读中的师幼互动关系,指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多向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它维系着幼儿阅读活动的成效,是早期阅读活动中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互动行为中的情感特征具有独特的价值,对整个互动的进程有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在发起阅读行为时常常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他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向老师发出请求、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等。教师鼓励、赏识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不仅有助于保护幼儿发起与阅读有关的互动行为的愿望,而且对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2.幼儿在发起阅读行为时,希望得到教师的积极反馈。教师在面对幼儿发起的与阅读有关的互动行为时,和幼儿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对话、回应、反馈,适时、灵活地把幼儿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育内容,引领幼儿进行自我建构,有利于幼儿在和谐的师幼情境中有效阅读。

  3.幼儿在回应教师发起的与阅读有关的行为时,表现出较明显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是否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教师的发起行为进行理解、回应和反馈,影g向幼儿对阅读行为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时间段,把集中式阅读、分散式阅读及开放式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和策略,来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升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策略一:温情阅读法——打开阅读一扇窗

  一个温暖的阅读情景的组成,重在通过教师的温情伴读,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1.言传身教,耐心等待——无形的情感支持。

  如果孩子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就会从成人潜移默化的身教中形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所以教师应努力打造读书人形象,用自己爱看书的情感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到书的吸引力。尤其在早期阅读教育的初期,孩子往往对阅读缺乏耐心和持久力。这时,教师不应流露出焦急或责备的情绪,否则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对阅读兴趣。当孩子边看边说却无法正确表达图意时,教师也应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让孩子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体验浓浓的伴读温情。

  2.赞赏的表情,积极的语言——有形的情感支持。

  成人的鼓励是增添幼儿阅读乐趣的重要方法。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副赞赏的表情、一句积极的鼓励,就可以唤醒孩子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在与孩子一对一阅读时,老师把孩子搂在怀里,靠在身上;分组阅读时,和孩子围坐在一起;集体阅读时,离孩子近一些;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让孩子经常听到老师热情洋溢的话语:“你真行,会翻书了。”“你和朋友一起补好了图书,大家很感激你。…‘你邀请老师一起看书,我太高兴了。”……家庭亲子式的阅读形式,让孩子有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所以,在温情的阅读中,师幼共享的不只是图书而已,还有彼此的关爱和情感的交流,从中让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

  策略二:燃情阅读法——点亮童心一盏灯

  点燃幼儿阅读的热情,当他们把认知经验、情感思考与阅读联系起来时,阅读便可以从兴趣转化为幼儿的一种能力。

  1.激活感知,积累经验——支持式互动。

  一个人对阅读内容的背景知识越熟悉,阅读内容与他的生活经历越有关,他的理解速度就越快,理解得也就越深。我们尝试“以主题推进形式建构幼儿阅读经验”的课程模式,在建构过程中,幼儿随着认知和社会经验的发展,对阅读的内容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连结,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与价值观。如在开展阅读活动《收集东,收集西》前,教师通过开展“春节收集”行动,丰富“收集”经验,理解“收集”的含义。当孩子对收集的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时,教师出示图书,孩子的情绪马上就被调动了起来,对曾在主题墙上出现的“收集”二字非常敏感,在解读封面、封底时还能将封面与封底的图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

  用“收集”一词表达出来:“我们用手把许多漂亮、好玩的东西装到盒子藏起来,就是收集”……在阅读后期,孩子们理解体验作品并迁移作品经验,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我的嘴巴收集洁白的牙齿;青青的草地收集亮晶晶的露珠;沙滩上,脚丫收集了很多很多细细的沙子;幼儿园里,老师收集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小朋友……”通过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学会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2.分析点拨,提供阶梯——诱导式互动。

  当孩子的阅读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助”幼儿一臂之力,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将幼儿的阅读兴趣推向深入。比如,由于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阅读时目光常常被图书中生动的形象或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注意出现跳跃性的特点,思维过程呈现一种无序状态,影响阅读的理解。为此,在阅读中,我们经常提醒幼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顺序地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图,让幼儿对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和判断。再如,受经验和思维局限,幼儿要准确识图有一定的困难。据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对于一页单幅图,重在引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仔细观察;若是一页多幅图,重在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通过激发幼儿的想象,丰富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抛砖引玉,设疑推理——介入式互动。

  在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遵循着学与思相结合的规律,采用“听中带思,阅前必思,说前得思”的阅读训练策略,采取设疑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求异、求新的思维,引导孩子联系自身及实际生活理解阅读内容。如在阅读活动《离家小兔》中,让幼儿由故事名称引起思维的想象、推理,带着“小兔为什么要离家?”的疑问去观察、查询画面提供的故事情节。当幼儿初步看懂画面后,教师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兔变成小鸟,妈妈要变成大树?为什么小兔变成花,妈妈要变成花匠?”等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使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当幼儿掌握故事内容后,教师又及时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迁移,与幼儿同玩“你变我也变”的游戏。在整个阅读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发散,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同步发展。

  4.平等对话,交流分享——合作式互动。

  通过师幼合作阅读与交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一起进行分析、讨论,互相提问及回答问题,交流各自的感受。而交流的时间,我们一般都安排在每日点心后的“阅读分享会”上。比如,在阅读《五颜六色的小老鼠》的图书后,“老鼠可爱吗?”这一问题成了孩子争论的焦点。面对孩子的困惑,教师没给任何的评定,而是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双方辩论赛,教师也参与其中各抒己见。在分享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和阅读的欲望又被重新点燃了起来。

  策略三:激情阅读法——新辟书香一片天

  要使幼儿产生持续的阅读愿望,就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述阅读过的图书内容,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想象和求异,把一般的读书学习变成富有创意的活动过程,最终获得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追随兴趣,捕捉契机——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性。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利用阅读材料创设有关的环境、设计有关的题材、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积极参与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制作阅读小书或绘制自编图书的活动,通过“画画、记记、写写”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放飞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表达对阅读作品的心得与感受。孩子们自制的图书多种多样,有连页图书、活页图书,有操作练习书、照片书,还有撕不坏的软盘书、碟片书。阅读自己制作的图书,幼儿备感亲切,既提高了对图书的兴趣,也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

  2.拓展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孩子表现的舞台。

  表演、迁移作品,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我们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通过“说说、唱唱、演演”这种情景交融的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思维通道。如在阅读活动《金鸡冠的公鸡》中,老师惊奇地发现,孩子运用自己的肢体造型扮演大树、小草。一个扮演狐狸的小朋友竟然改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歌词对公鸡唱上了“对面的公鸡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小米真好吃,你呀,不要假装不理不睬……”其他的小朋友也不甘示弱,用“两只蝴蝶”的旋律唱上了“亲爱的,你快来看,这儿小米真呀真好吃。亲爱的,你快来看,不要假装不理也不睬……”活动中,幼儿不仅表达了自己个人的阅读经验,而且创造性思维也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总之,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的能力和习惯,陶冶了幼儿良好的性情品格。同时,师幼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也促进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机智的提升。

  来源:《早期教育》2007.5

  福建省莆田市涵西幼儿园 许林军 戴玉云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