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内隐学习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来自网络 2009-11-24 10:56:1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导读:内隐学习的理论认为,内隐学习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积累方能显现,此后又随着时间的进程增强其学习效果。因此,从这一视角来看,儿童现在的作品不一定是他的最高水平,这次表现不好的儿童经过练习后,水平会慢慢提高。

  内隐学习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研究发现,内隐学习不受年龄影响,儿童从小就无意识地学到了关于周围物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大量知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研究表明,非言语材料较之于言语材料更适合于内隐学习,因为这种“不知不觉”的学习方式,会引发一种特殊的感知现象——直觉。直觉对于艺术创作极其重要,很多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完全是凭直觉的。本文将尝试对内隐学习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策略支持。

  ——对艺术欣赏活动的启示

  欣赏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引导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园的欣赏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的多,儿童自己感知的少,教师以自己的独白式讲解代替了儿童的欣赏与感悟。按照内隐学习理论,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儿童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地欣赏,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多通道感知,并将这种感知不断地内化,从而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教师不要操之过急、讲得太多,或者着急追问儿童的感受。其次,儿童在欣赏作品时内隐学习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其产物——缄默知识,很难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身体动作。比如,幼儿在欣赏《摇篮曲》时,纷纷闭上眼睛.有的微笑,有的作陶醉状。其实,这正是幼儿在潜意识中对《摇篮曲》的感受。这比他们的回答“很舒服”、“很美”要生动得多。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儿童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而是再加上一句“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现出这种感觉吗?”

  ——对教师指导语言的启示

  艺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多使用能激起儿童内在感觉的指导语,有效激发儿童的内隐学习。这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指导。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力求清晰、详细,有利于儿童对知识的掌握。如果是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便一律将其简单化。比如画兰花,教师会告诉儿童口诀是:“一笔长、两笔短,三笔交凤眼,左一笔、右一笔”,或者是“一撇撇叶长,二撇撂过墙,三笔头上走,四笔五笔紧跟上”。这样一来,儿童画的兰花全都是一个样,丝毫没有兰花的清雅之气。

  这种完全外显的指导,不但扼杀了内隐学习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忽视了对儿童内隐学习能力资源的开发教师在课堂指导中,不妨多运用能激发儿童内在感觉的指导语,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直觉能力。比如教儿童画兰花,教师可以拿一盆兰花到教室或者欣赏兰花的图片,先让儿童观察兰花,询问儿童“兰花看上去像什么,你有什么感觉”。或者教师可以示范一次画兰花,要求儿童“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自己多画几次,你一定会有感觉的”。

  再比如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一遍又一遍地纠正儿童的动作,让儿童长时间也保持动作以训练他们动作的准确。其实教师不妨多让儿童寻找“感觉”,“感觉自己像一个解放军,”或者“感觉自己像小鸟一样轻盈地飞舞”,用这种指导语,有效地激发儿童主动地探索过程,吸引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快乐地邀游。

  ——对教师评价策略的启示

  评价作品是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几乎每次儿童的创作完成后,教师都会集体评价每个儿童的作品,对好的作品进行表扬或者有时候会有物质鼓励,比如小星星、小红花等,对差的作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内隐学习的理论认为,内隐学习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积累方能显现,此后又随着时间的进程增强其学习效果。因此,从这一视角来看,儿童现在的作品不一定是他的最高水平,这次表现不好的儿童经过练习后,水平会慢慢提高。因此,教师不妨延缓评价,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直到儿童出现最闪光的作品时加以表扬。

  来源:《学前教育》2007.6

  作者:王翠丽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