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帮助我成长
导读: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学习比较与分析,不仅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还有利于攻克难关。教师之间最具可比性和仿效性,通过“实践—评价—反思—再实践”的教研活动,从模仿到内化,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迅速提高。
怎样成长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这是我的愿望,我想可能也是许多幼儿教师的愿望。我们知道要想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必须具备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研究的精神和研究的习惯。让自己一下子提升到那个高度我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其实从身边的细小事情做起;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才是真正帮助我们成长的有效途径。这是我在写案例分析中深深体会到的。
一、孩子是指引我们的灯塔
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教师的“儿童观”,随着科学的进步,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科学育儿,开发幼儿的潜能。教师的某些看法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却必须谨慎。案例与分析:小女孩薛余晴5岁微胖新到我班的插班生,在别的幼儿园上过一年小班,转园原因是原幼儿园的老师不喜欢她。
镜头一:操作活动课上,薛余晴大声嚷嚷:“老师,我不会。”活动课上她却一样不做。就等着老师去帮忙。
镜头二:课间自由活动时,趁小朋友不注意在后面推一把,等看到被推的孩子摔倒了,她便“哈哈大笑”。
镜头三:集体活动时,她不听老师讲课而自由离开座位,有时爬在桌子底下,有个别的小朋友跟着她学。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的处理方法是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不会操作,我手把手教她。看到她推小伙伴,就给她讲道理。集体活动中过于自由,就轻声提醒她。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下来,她的改变并不明显。而且每天来告她状的小朋友人数不减。小朋友不接受她,我知道如果我也用一种不喜欢的姿态出现在她面前的话,她的处境会跟她入学的第一所幼儿园一样。这样不就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吗?我想我应该尝试着改变她,试着重新去认识她。反思我在处理她的问题上的行为,为什么她不接受我的教育方式?我应该怎样帮助她?让她接受我呢?我查找资料,翻阅《新纲要》,从中得到启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映。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通常的讲的“正面教育”、“教育要以鼓励诱导为主”、“教育对儿童要有积极的期望”等教育原则,就更多了一层认识:教师作为幼儿的生活中的重要“别人”,当我们用积极的眼光,正面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幼儿,去和幼儿互动的时候,也会促使幼儿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事情。有了这些认识,我改变了以往看到薛余晴有“麻烦”,就急着去救的方法。而是反过来主动评论她的言行,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多与她交谈,让她对我有亲近感,让她明白老师很喜欢她。
镜头一:集体活动时,一块磁铁滚落在地上,薛余晴很快地跑过来拣起磁铁送到我手中。我及时表扬了她善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但也提醒她,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希望她上课时不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看好自己的小凳子。磁铁可以下课再捡。到表扬的薛余晴有一丝丝腼腆的微笑流露在她的脸上。
镜头二:我经常当着薛余晴和小朋友的面夸薛余晴:“老师特别喜欢你胖乎乎的小脸,像红苹果似的,一看就是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镜头三:钱雨宁来告诉我:“薛余晴抢积木。”我走到薛余晴身边:“你很想玩那筐积木是吗?”薛余晴点点头。我说:“你去抢积木,小朋友不高兴了。怎么办?”薛余晴:“那她不给我玩呀!”我说:“你跟她商量了吗?”薛余晴:“没有”。我说:“你试着说:“我与你一起玩吧?”如果小朋友仍然不肯,你就先玩别的玩具,等她玩好再玩。这样不是更好吗?”薛余晴跑到小朋友面前:“钱雨宁我们一起玩吧?”钱雨宁看看我向她点了点头。
镜头四:薛余晴:老师,张智霖不肯跟我一起玩积木。我说:可能张智霖他搭建的是一个大工程。需要许多积木。你要学会替别人考虑。镜头五早晨来园,薛余晴神秘的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拿出一串珍珠项链,塞到我手中:“老师,送给你的。”我问:“为什么?”薛余晴说:“因为我喜欢你。”我说:“谢谢你!你知道老师最喜欢什么吗?”她想了想:“不知道。”我说:“其实老师最喜欢的礼物是你和小朋友都开开心心的。”她‘噢’了一声就跑去晨间锻炼了。到了下午我把项链还给了她的妈妈,妈妈说一点也不知道她带项链来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薛余晴改变了许多,她会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告诉给我听,我知道她已接纳了我,这时我就会和她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她都能很愉快的接受,并按照我的建议去做,逐渐的她与小朋友的关系也融洽了,她的妈妈看到孩子的进步,非常的高兴。夸赞我们教育有方。从薛余晴的改变中我体会到,当孩子的淘气举动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应该一味的用说服教育来解决。可能要更深层地仔细想一想,可能孩子“闯祸”并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只是用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来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善于从孩子错误行为中去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想法。让我们珍重并呵护孩子的“过错”,倾听孩子“错误”背后的理由。注意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尽量减少给幼小心灵的伤害。
二、家园共育达到教育的统一
幼儿教育就像植物需要光和水一样,家园就是光和水,只有保持家园共育,才能更好地形成幼儿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幼儿的成就感。孩子是我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家长的教养态度,并有针对性向家长宣传教育方法,对家长给予实际的教育指导。让家园做到用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最低程度的帮助、积极的评价等提高幼儿的发展。针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要分析他们不同的心理状况。老师可建议他们对孩子做事要大胆放手,不要包办代替,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要信任老师,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并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引导,而不要只顾物质需求的满足,用物质刺激来淡化孩子的心理问题。只有家园配合,目标一致时,教育才会更成功。
三、同行是我的良师益友
在实践活动中,因为自己能力有限,经常会碰到许多问题,这时身边的同事就成为我学习的榜样。比如说自己心情不好时,他们会开导我及时调整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保证不将负面情绪带到幼儿面前;又如向自己的同行学习教学方法,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听取他们不同的建议。
案例:一天,远远的奶奶送孩子来园后,没有及时走开,在一旁观看小朋友晨间活动。活动内容是垫上爬,这时正好轮到远远小朋友爬,排在后面的晓谕推了一下远远,并不重,也没有摔倒,从他推的方式看,是提醒远远去爬,可远远看见奶奶在旁边就大声地告诉奶奶:“晓谕推我”。奶奶就马上告诉我:“你看,晓谕打我家远远,”当时,为了不影响小朋友活动,我叫了一下晓谕的名字并用眼神提醒了他,其实晓谕已听见奶奶的话,当时已经有些紧张的神态出现。奶奶看见我只叫了一下没严厉的批评晓谕,就生气地对着远远说:远远老师不管,你就直接去打还他。当时,为了照顾好小朋友的活动,我没有给奶奶解释什么。奶奶气呼呼的走了。当天,我就将这个案例讲给了同事听,他们给了我许多建议:
教师1:要加强沟通、互相理解,首先,老师应积极主动、热情地态度和家长进行交流,其次,根据原因,老师提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取得家长的认同后,再付诸实施;最后,老师要定期和家长交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师2:马上要开家长会了,你不妨试试在家长会上让大家讨论,这样对改变远远奶奶的教育关有一定的帮助。我就曾经用过这个方法,效果还不错。
教师3:作为班上老师,我想首先应诚恳地与这位家长进行一次交谈,把孩子在园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交流,消除误会。其次,应有的放矢的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生存教育观转输给这位家长,希望家长能够接受。教师4:针对所发生的事情,要勇于面对,有信心和勇气去解决,不要瞻前顾后,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公正、平等、对得起孩子,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家长的信任,家长都会理解的。我按照老师们给的建议去做,效果真的很好。当天下午我就主动、热情地把自己的教育观点向远远奶奶阐明,并得到她的理解。远远奶奶对早晨说的气话也深表歉意,这以后我们的沟通更加平凡,远远奶奶更加尊重我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学习比较与分析,不仅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还有利于攻克难关。教师之间最具可比性和仿效性,通过“实践—评价—反思—再实践”的教研活动,从模仿到内化,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迅速提高。
总之,案例分析使我通过直接的观察,对现实存在的、与教学实践有关的人、物、事件、活动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再付诸实施进行,总结,从而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在不断的分析反思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成功的经验,也尝到了一些惨痛的教训。让我学会了观察,和思考,让我学会了关怀、接纳和尊重;让我学会了倾听、理解和感受。并且使我在尊重儿童,家园共育和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方面得到了提高。我从案例分析中真的收获了许多。
无锡市惠山区机关幼儿园 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