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做有奋斗感的教师(2)

幼教网 2009-11-24 22:44:0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四、做没有借口的教师

  20年前柏杨说中国人的丑陋之一,是喜欢满世界找借口,推卸责任。20年后的今天,借口文化依然在不少年轻教师身上盛行。教育中,他们不愿多花一点力气,不想尽可能地做善、做美;马马虎虎地做,只求“做了”,出现问题,只顾找借口开脱。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人生价值的存在。对工作,一没信心,二没热情,能躲则躲,能敷衍则敷衍,对得起工资卡上的工资是他们最大的工作动力。他们从来不想,是否对得起学生,是否对得起自己的青春,是否对得起来之不易的人的一生,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和关怀。

  老师们,对于—个有见地的管理者来说,需要的,不是你的各种解释,而是你的行动,具有实效性的更正性行动。一件事,如果你想去干好。就会发现有很多方法,你所要思考的,是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经济更有效。同样地,一件事如果你不想做好,也可以有很多理由,这就是俗话说的“歪理十八条”,歪理,听起来还像蛮有点理似的。

  都说教师工作是碗良心饭。一个教师如果养成做事找借口的习惯,实际上就是教育良知削减、消亡的行为表现。当前教师经常使用的借口有:

  ●“学生基础太差了……”在今天,教学成绩无疑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简化、异化为分数的事、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一些年轻老师的教学质量不高,就抱怨学生的基础差,抱怨家长这不管那不管。基础差的学生永远存在,教师的一个重要劳动,就是尽可能地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你手上得到发展。

  ●“我忙不过来啊……”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教师工作的确很忙。但现实恰恰是,越是有责任心、教育责任感强的教师,越不会以一个“忙”字来推诿工作。倒是那些责任心不强,把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简缩成三两小时的人,大叫其“忙”。

  ●“找班主任去……”育人的任务仅仅落在班主任身上,这是教育的悲哀。教师的首要工作是人的教育,其次才是学科的教学。中国教育要分数,这没什么好多说的。但不要忘了,在排名考试中,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考试高手是不现实的。每一个教师都是潜在的“班主任”,都应在学生的“人”的成长上负起必要的责任。

  ●“这个事我做不了……”还没有做,怎么知道不行呢?知道自己不行,那就更要珍惜这样的锻炼的机会,以使自己“行”起来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勇气,失去勇气也就失去了一切。一个人不能只做自己经验范围以内的事情,要习惯去做带有几分挑战性的事情。不然会永远活在害怕里,也永远活在没出息里。

  人为什么要借口,要么是懒惰、贪图安逸.要么是给自己找台阶,这样,人的潜能就不能在一种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得到开发。断绝退路?拒绝借口,因为借口对人的成长.就像恶狼对羊群的威胁。任何借口都无法解决哪怕是一点点的实质性问题、借口只会使人习惯拖延,习惯推卸责任,习惯转嫁过失,习惯损害他人利益,你说,这样的人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成为学校乃至教育的中坚力量吗?一个人如果常常对领导找借口,自圆其说,久而久之,做事情的时候,潜意识的第一反应是“不做”或“做不好”的借口,时时处处宽容自己,宽容到最后,只剩下懒惰、自私和一事无成,这种危险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致你的人生于灰暗境地。

  年轻的老师,你是否已经被“借口文化”感染?如果是,那么请你赶快医治。送你一个药方:设立“无借口月”。从这个月的这一天起,无论什么事情,你都及时地想尽办法把它完成,实在完成不了。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诚恳地对领导说“我没做好,我将努力”,而不是搜肠刮肚地找借口;如果所要完成的事需要合作,那么出现问题时,也请你将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这样做,你并不会损失什么,相反,你将获得很多,你将获得责任感,你将获得信任感,你将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因为你主动承担责任,所以你会主动去补救,从而你又将获得成长的动力。年轻的老师们,对借口说“不”吧,面对学校的各种事务,请你果断地收起借口,你说:

  ●“好的,我马上去做……”领导找你做事是对你的信任,你没有理由拒绝,况且,领导叫你做这个事情,是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不要给自己任何思考借口的机会,答应下来,再想具体的方法和办法,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想借口上。

  ●“好,我会尽力而为。”当你向大家说出“尽力而为”的时候,一方面能获得领导的好感,另—方面也会给自己一种压力:如果我“尽力而为”了还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将给大家留下怎样的印象?年轻的生命正是最扛得起分量的季节,做事要学会“尽力而为”。

  ●“这个事情我来做”。“只做领导分配的事”和“做不好领导分配的任务”的人很多,主动出来做事的人很少。这个世界上永远缺少主动的人,主动的人永远值得欣赏和尊敬,他们是成功一族的后备军。“这个事情我来做”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那怕是把办公室的地板拖干净,哪怕是去搬纯净水,哪怕是将纸篓里的垃圾倒掉。

  ●“行,事在人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教育上的事情更是如此。一些你看来头疼的事情,在有经验的老师眼里可能是一件并不难办的事;一个在你看来用费神的研究工作,在有科研经验的教师的帮助下,可能一点就通了:一个令你伤神的课堂设计,在教学技术高超的教师那儿,一下子就化繁为简了。只要善于学习和请教。教育的事准能办好。

  收起借口,你同事说你变了;收起借口。你领导说你变了;收起借口,你学生说你变了;收起借口,你发现自己真的变了……

  五、做远离安逸的教师

  有这样一部关于熊猫和北极熊的电视片。熊猫和北极熊有共同的祖先,由于气候变化,同一祖先的熊,一批移到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移到北极的寒带地区。按一般逻辑,进入寒带地区的熊会冻死、饿死,温带地区的熊会很容易活下来。结果却相反。由于环境好,熊猫由以前比较凶猛的物种变成好吃懒做、濒临灭绝的动物。因为熊猫退出了竞争机制。温带地区食物多,食肉动物也多,老虎、狮子和狼常和熊猫抢食物,熊猫抢不过它们就不吃肉了,改吃草。食草动物也多,熊猫决定连草也不吃了,吃其他动物都不吃的竹子。这一下它犯了致命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当竹子越来越少时,就有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后全世界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少量熊猫。北极熊却在北极生活得很好,比当地的任何动物都更凶猛,体重也比熊猫大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最后能在海中游泳长达几小时,且能捕食水中生物,实在没东西可吃时,还能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极冬眠,北极生存环境的恶劣导致了北极熊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这个电视片有一种经久难忘的震撼力。在绝境和安逸面前我们会选择什么?是的,我们大都会选择安逸,却不知安逸了,也就退化了,驻足不前了。想想真是这样,学校要参加某公开课活动,要派人上公开课,你不想去,他不想去,最后某人去了,大家觉得这人真是倒霉,我可以解脱了。要参加某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校要有教师代表发言。你推她,她推他,推来推去,敲定了一个人,这人困苦了好一阵子。这么苦累了三五载,当年那个黄毛小子或丫头,居然从人群中冒出来了,成了名副其实的佼佼者。我们这儿有句俗语,叫“小时苦不是苦,老了苦真是苦”,年轻的时候吃点苦不算苦,而是一种锤炼,一种成长,错失这个生命最结实最富耐力的季节,人就长不大了,成不了业了;老了,再切己体验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的涵义。生命到蜡烛的尽头,想奋斗也不成了,没有耐力,没有火热、激情四射的躯体做物质保证了,这种晚年悔恨与凄苦辗转心头,其苦莫名。新东方的俞敏洪先生说:“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教育工作弹性很大,一天的工作量,用三五个小时能做,用8个小时能做,用12小时也可以做,你选择安逸的三五小时,时间会给你带来最严厉的惩罚;你选择10小时甚至12小时,时间会给你带来最温馨的奖励。现在有的老师说我当不了一线教师,退做二线教师;做不了二线教师,我转个职工岗吧,看图书室,也很舒服。这种人生总让人想起熊猫不吃肉吃草,不吃草吃竹子……

  生物学家做过实验,同种生物放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一种是非常舒适的环境,一种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取得食物的环境,最后的结果永远是生活安逸的生物不是早死就是病死,而在恶劣环境下的生物却过得非常快乐而且长寿。人也一样,凡是那些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是比较坚强、有活力并能取得成功的人;而在舒适安逸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通常都没什么出息。在今天.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的青年教师,结婚前,父母几乎解决了一切问题,过着比较安逸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我一直有点杞人忧天,担忧这种幸福生活是否会过分地使人滋生安逸的病毒?因此,我总想呼唤:年轻的你,请从眼前的安逸、享受和懒惰中走出来吧。你享受了跟前,便不能享受将来;你怕吃苦,到头来吃一辈子的苦。不怕吃苦的人,其实最多吃半辈子的苦。不!晚年的时候,回过头看自己那段奋斗的岁月,你会发现,那段吃苦的日子。才是人生最有滋味的日子。

  六、做耐得住寂寞的教师

  青年教师的成长,大都离不开各级各类的教育评比。应该说,在竞赛中锤炼青年教师,让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是好事。辩证法告诉我们,好事也会带来坏现象。论文请人捉刀、赛课请人设计、通知关系笼络评委的事情,真实地存在于现实,并且,这种不公正、不公平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下去。我只想对年轻的你说,请你不要羡慕这种捷径式的“成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走了这条虚浮之路的人付出的代价是浮夸和虚肿,患上这种病的人,注定行而不远,注定不会成为脚踏实地的人的对手。

  很多走了捷径的教师,实际上是踩在了“荣誉”的高跷上,看似高了、大了,其实再也跑不起来了。像游泳.只有靠自己游出水面的人,才是真正会游泳的人,那些依靠救生圈在水面上“自由”嬉戏的人,身边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危险。靠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的人,才真正能走向成功的辉煌。钱可以给,资金可以借,教育是学问,是研究,学问和研究无法借,也无法给。借助外在力量成长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真实高度的人,就像缠绕着树爬高的藤,一旦树倒,藤只能摔倒地面,趴在地上。

  我知道,青年人总急着想开花、结果,想叫人欣赏其光彩动人,那么请与我一起来感悟“农夫种树”的故事吧。农夫在地里种下两粒种子,长出两棵树苗。第一棵树决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它拼命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了,农夫很欣赏它,经常浇灌它。时光飞逝,那棵久不开花的大树,身强体壮,养分充足,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由于还未成熟便承担起开花结果的任务,三两年后,结出的果,又小又涩,老农用斧头将它砍倒,当柴烧了。

  年轻的老师们,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真正的成功路遥远而艰辛,只有储备充足,走的路才远,胜算的把握才大。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馒头与衣物,或许走到半路,你就会饿死、冻死。人的成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艰辛的,是一个人勤奋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能力干出一番周围人认可的成绩,并获得大家尊重的过程。谁都天法跳跃“艰辛”。如果你想跳过这个“艰辛”,你得到的,最多是表面的尊重,背后却是不屑和鄙夷。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既要抗得住教育探索的艰辛,又要耐得住教育研究的寂寞。一个真正的教师,他会沉浸在别人以为的寂寞无聊中,乐此不疲,像周国平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在我看来,不管是太空年代,还是新新人类时代,教育都要拒绝浮躁,都要静下心来,任何虚浮的行为,只能导致教育的失误乃至失败。一个人的成长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享受寂寞,这样才能把基础打好,就像那座能鸟瞰全台北的新光摩天大楼,在它落成之前,人们都觉得奇怪,怎么一直在打地基呀。这个地基整整打了3年,才有了摩天大楼。

  成长需要忍耐,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到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荣耀,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与寂寞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