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案例:老师请我做好吗?

本站原创 2009-11-29 22:54:0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为了师幼之间的一种平等与和谐,请老师的眼睛朝那些期盼以久的目光看看吧!在众多的小事中总有他们能做的,也许他们更需要你的培养,你的关心。

  案例实录:

  下午,小朋友都在区角内自由活动,有的在玩插塑,有的在玩娃娃家,有的坐在聊天角聊天。这时,孙老师走到离自己最近的结构角对玩插塑的小朋友说:“谁能帮我把这本书送到小四班去?”话音刚落,玩插塑的五个小朋友顾不上放下玩具,一拥而上抢着说:“我、我、我。”看着拥上来的小朋友,孙老师没有马上说让谁去,而是先扫视了一下每一位幼儿,然后选了一位最能干的强强。强强带着微笑拿着书走了,留下了一片叹息:“哎!又没请我。”

  案例分析:

  其实像这样的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如:“去帮老师拿一支笔”“把外面的图书拿来”“把这个东西送给楼下的姚老师”“去看看区角的物品整理好了吗?”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小事,对幼儿而言,不用费力或稍费力就能办到。案例中的幼儿为了能帮老师做事,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游戏,这一切都表明他们对“帮老师做事”这个活动有着很高的热情。从教育的角度去看:教师可以利用请小朋友做力所能及的事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能力。在案例中,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谁能帮我把书送到小四班”而同时激起了几位小朋友做事的热情,他们都在用期盼的目光等待老师,而这时老师并没有在意他们的目光,仍然用一种高高在上权威者的姿态选了一位她心目中最能干的孩子去做。因此引来了一片叹息“哎!又没请我”教师这时只想到谁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件事,而忽略了其他幼儿的感受。我认为教师这么做不好,伤了幼儿的自尊,教师完全可以单独把做事的幼儿请出游戏角和他商量,如果他不愿意,教师可以再请别的幼儿,这样既可以保护幼儿的自尊,更能体现师幼之间的一种平等与和谐。

  案例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是在与教师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崇拜、依赖、尊敬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1,幼儿是帮助者,不是服务者。

  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更希望你此时的身份是朋友,是同伴、是长辈,而非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因此,在请幼儿帮助时,应用商量的口气和他们说,如:“你能不能帮我。。。。”“你是否愿意。。。。”“有件事我很想请你帮忙,你有空吗?”等等,在得到他们的允许后,才可请他去做,这样他们才能感到你和他们是平等的,才不会有压力、有负担,才更愿意帮助你。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把孩子当成你手中的指挥棒,想划到哪儿就划到哪儿。要知道他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为你老师服务的。

  2,教师是指导者,不是支配者。

  幼儿在幼儿园是学习者、探索者,他们主要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生动的活动来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社会规则。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因为幼儿喜欢、愿意帮你做事,就没有顾忌,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或者自由活动时,只要是你需要的就不管时间、地点,事事都支配幼儿去做。教师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不管对幼儿成长多有利,我们也要看场合,看对象。特别是在选择对象时,教师应考虑,这件事请哪个幼儿去做更好,这对他哪方面的培养有帮助,而不是盲目地点差。

  3,培养与照顾应共同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是需要培养一些能干的幼儿临时代替自己监控约束其他幼儿的行为,以此来缓解自己在工作中的繁忙与紧张。但在引导策略上我们该讲些技巧,面对众多的幼儿,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不要把目光总锁定在能干、聪明、可爱的孩子身上。再次教师应主次分明,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事情是次要的,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师幼之间的一种平等与和谐,请老师的眼睛朝那些期盼以久的目光看看吧!在众多的小事中总有他们能做的,也许他们更需要你的培养,你的关心。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