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后来怎么样了
忽然,山羊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所有的桃子一起用刀切开,放在一起,大家拿着牙签一起吃。小动物们都同意了,于是大家一起把桃子切开,放在果盆里,开开心心地用牙签吃起了桃子。
案例:
散文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刚结束,部分孩子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但有的幼儿早就已经将故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陆诗怡忽然问我:“老师,那些小动物去了小兔的家里,向它说了谢谢后,后来怎么样了呀?”
“没有了,他们可能回家了吧!”我微笑着回答。
她还是不肯放弃:“小白兔不和他们一起玩吗?”
我点点头回答说:“可能会玩吧。”
“哦!”她若有所思地走了。其他幼儿却热闹地谈论起故事来了。
我想,既然她对故事后来的情节发展那么感兴趣,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去创编呢?孩子们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在思维上总是力求完整性,这个散文故事意犹未尽的结尾方式,激发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遐想。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又根据幼儿谈论的内容,我即兴组织、创编了一个故事情节:小兔和好朋友们一起玩——小兔邀请大家一起吃桃子——小动物们互相谦让,都要小桃子——大家一起吃桃子。这样,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也经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关心,互相谦让等美德。
分析:
在这次学习活动后,教师及时地发现了孩子们的需要,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地作出了回应,在使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创编,又将基本的中华美德巧妙地融合在了故事之中,使幼儿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又得到了熏陶,感知体验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使教材和活动的教育价值得以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我同时也感受到:
1、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幼儿为本位,使用好教材,而且更要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创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使教材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
2、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也要灵活、机动,不能一板一眼地安排时间,只要幼儿有兴趣,可以适当地延长学习活动的时间,也可以根据
幼儿的感兴趣程度,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活动,使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这次活动的组织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可挖掘余地,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来创编故事的结尾,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会更高,也可以和美术表现相结合,让幼儿自己来画画故事的结尾,然后再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培养幼儿表达与表现的能力。
附:教师自编故事:
大家都来到了小兔的家,谢谢小兔,小兔说,这是桃花的花瓣啊!小动物们都笑了。小兔和小动物们一起在桃树下唱歌、跳舞、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天黑了,小兔邀请大家,等到了夏天,桃子熟了以后,一起来吃桃子。大家告别了小兔回家了。
夏天很快就来了,桃子熟了,小兔向好朋友们发出了许多邀请信,请它们来吃桃子。
小兔给小猫一个大桃子说:“小猫,请您吃个桃子!”小猫接过桃子说:“谢谢你小白兔!”小兔微微笑,说:“不用谢!”
小兔给山羊一个大桃子说:“山羊,请您吃个大桃子!”山羊接过桃子说:“谢谢你,小白兔!”小白兔微微笑:“不用谢!”
小兔给金龟子妈妈和金龟子宝宝各一个大桃子说:“金龟子阿姨,请您吃个大桃子!金龟子,请您吃个大桃子”金龟子妈妈和金龟子宝宝接过桃子说:“谢谢你,小白兔!”小白兔微微笑:“不用谢!”
小兔给小蚂蚁一个大桃子说:“小蚂蚁,请您吃个大桃子!”小蚂蚁接过桃子说:“谢谢你,小白兔!”小白兔微微笑:“不用谢!”
还剩下一个小桃子,小白兔留给自己。小猫看见了,连忙说:“不行,不行,我的胃口小,我来吃小桃子!”
山羊也连忙说:“还是让我来吃小桃子吧,我的牙齿不好。”
金龟子妈妈说:“不,不,不,还是让我来吃小的吧,我的个子小。”金龟子宝宝也争抢着说:“让我吃,让我吃,我还是小宝宝,吃不了那么大的桃子,小的桃子最合适我!”
小蚂蚁说:“我最喜欢吃小的桃子了,我的个子最小,胃口也最小,还是让我来吃小桃子吧!”
小动物们争得不可开交,都想吃小的桃子。忽然,山羊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所有的桃子一起用刀切开,放在一起,大家拿着牙签一起吃。小动物们都同意了,于是大家一起把桃子切开,放在果盆里,开开心心地用牙签吃起了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