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轻轻的扶起
这样,才能使孩子理解道歉行为的真正意义。
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忽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黄若谱把谢一凡撞倒了。这时黄若谱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离开了。
分析:
在幼儿园里经常有一些小朋友影响了别人还不以为然,这是因为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有限,不能使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感知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妨碍、不便甚至伤害。如果我们只简单地教他们用“对不起”来解决问题,那么,孩子们也就只会机械地模仿,不能真正理解“对不起”的含意。黄若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
措施:
我叫住了黄若谱,并伸手将谢一凡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谢一凡,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一凡说:“疼。”“黄若谱跟你说了对不起了,你还疼吗?”“疼。”一凡答道。听了一凡的话,我问黄若谱:“你摔过跟头吗?”黄若谱点点头。“你摔跟头时有什么感觉?”黄若谱低头说:“疼。”“那你疼是希望别人怎么办呢?”我又问。“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然后,蹲下来去伸出他的小手给一凡揉搓拍打身上的土,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一凡,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
看见黄若谱认真地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一凡还在哭,说明他还疼、还委屈呢。你帮他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她,他的疼痛就减轻了。他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伤痛。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反思:
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对他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她们能够站在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老师遇到这类问题时,应该首先用自己关爱(“轻轻扶起”的动作和语言的安慰)去影响小朋友,同时通过启发使幼儿表达出受伤害的感受,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和不愉快,特别是唤起幼儿以前自己受伤害的体验,使其真正意识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并调动他原有的经验,使他主动想办法为受伤害者减轻疼痛,真心地表达歉意。这样,才能使孩子理解道歉行为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