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现场探访:当初的薄弱校为何成为择校目标?

北京青年报 2010-01-14 09:53:28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48所曾经濒临撤并的小学,通过小班化教学被盘活,目前不仅吸引周边生源迅速回流,而且还成为择校热点。海淀区教委日前举办了全区小班化教育交流研讨会,大力推广双榆树中心小学、北医附小等学校的小班化教育经验,并现场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等4节小班化教学示范课。

 
  海淀区的小班化教学实验开始于2003年。当时,不少小学因为教学质量低或者生源规模小等原因,在全市整合优质资源实行学校布局调整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学校被撤并等严峻形势。面对社会追大校、名校的热潮,面对弱校的发展困境,海淀区教委小教科经过调研提出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
 
  首批27所小学成为海淀区小班化教学实验校。几年来,海淀区教委会同相关专家对实验校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教工培训活动,学校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新模式,各实验学校成效显著。九一小学原来是生源锐减的薄弱校,现在成为连续3年在全区五年级学业监测中处于A段的优质校;学府苑小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33名教师中近一半成长为学区级学科带头人;清华东路小学本着“张扬个性、人文关怀”的原则管理“阳光小班”,使学生获得了个性化发展。目前,海淀区有15755名学生,分布在48所班额不超过30人的“小班”里读书。

  为什么当初的薄弱校因小班化而成为家长的择校目标?
 
  一名校长说,“道理很简单,名校一个班45个人甚至更多,我们小班化才20多人,每名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力量’大不一样,小班里的学生人均资源更丰厚,教学上也会更灵活,更能因材施教。”对于许多家长而言,他们更愿意让孩子上一般学校的小班,而不是名校的大班。
 
  有专家认为,小班化正是这些“非名校”的优势所在,相对于班额拥挤的名校,这些学校也有相当的竞争力,并得到家长和教育体系的认可。调查显示,在这些学校出现了不少新现象:学生对于学校和班级的认同感普遍提高,学生更喜欢老师;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与频率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都有所增强;学生更可以享受到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教育等。
 
  校长访谈

  学校变成择校热点 小班化有直接关系
 
  2009年,双榆树中心小学第一届小班化实验班26名学生小学毕业,除了两名学生被普通中学录取外,其余的全部被人大附中、交大附中、八一中学等学校录取,其中17名学生因为各种特长提前被录取。
 
  提起2009年招生的火爆情况,曾樾校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计划招两个班50多人,报名咨询的家长有300多人,最后有100多人前来实际摸底,我们挑选了50多人,70%左右为择校生。”
 
  与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三小等名校大校毗邻的双榆树中心小学片内招生,片内生源在近年增加。从当初的担忧学生招不满,到现在也可以挑选学生了,曾樾校长说这跟学校进行的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有直接关系。
 
  曾樾校长说:“我们的小班化教学起点更高,以学生个性差异教育为科研课题等,让每一个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体现。”
 
  2003年,在实行小班化教学实验的那一年,双榆树中心小学有12个班200多名学生和29名教工;2009年,双榆树中心小学有20个教学班560多名学生46名教工。“小班化把基础教育盘活了,让学校兴旺了。”曾樾校长说。
 
  现场探访
 
  在名校林立的海淀学区,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双榆树中心小学因小班化改革渐成为家长们择校的目标。上周,记者来到双榆树中心小学一(1)班和五(1)班,亲身体验了小班化教学。
 
  有两个班级在上计算机课。与其他学校上计算机课必须到机房上不同,双榆树中心小学小班化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在自己的教室里就能完成计算机课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因为学校为每人都配备了电脑。
 
  在一节课上老师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较差的学生还能多次被老师关注。学生们告诉记者,因为老师照顾充分,他们的学习差异很小。
 
  2009年刚刚从双榆树中心小学升入人大附中分校的一名学生家长说,当年选择双榆树中心小学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学校进行的小班化教学改革。“在20多人的小班里,每一节课老师都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小班的最大特点,是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而那些40多人的大班老师往往抓两头丢中间,对于中间的学生来说,获取成功的机会会少得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