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小衔接:为幼儿小学的起步奠基

文汇报 2010-06-11 09:42:1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2010年将以“幼小衔接”为主题,上、下半年分别在沪、台两地举办教育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儿童认知、身心发展、学段衔接等问题,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搭建共享资源平台。

  2010年6月6日至11日,由台北市海峡两岸教育学术交流协会、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会主办,台北市康宁医护暨管理专科学校协办的2010年台北——上海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这是双方签署的《台北市海峡两岸教育学术交流协会与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会教育合作协议备忘录》和《台北市海峡两岸教育学术交流协会与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会2010年合作项目备忘录》中的重点项目。

  而6月7日在徐汇区举行的2010年台北——上海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则拉开了“幼小衔接”探讨的序幕。台北市教育局代表、台北市海峡两岸教育学术交流协会代表团和上海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教育专家及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等近百位代表,围绕研讨会主题“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共通与差异”,从多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朱建华详尽介绍了全区“幼小衔接”的推进过程、具体做法和思考;台北市教育局幼教科科长杨淑妃则详细介绍了台北幼儿教育的概貌。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研究部主任、特级教师黄琼,台北市康宁医护暨管理专科学校副校长兼技合处主任、台北市多元智慧发展协会理事长、幼儿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井敏珠,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谢利民,台北市教育大学教授吴美丽,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特级教师高永娟所作的大会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代表们的研讨发言,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追求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台北市教育局幼儿教育科科长杨淑妃

  台北市教育局以“追求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为幼儿教育推展之最高指标,冀于幼儿利益优先前提下,采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之原则,以满足家长之期望、提升教师专业为依归,并以发展幼教机构之特色为方向,创造幼儿教育之新纪元。幼儿教育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为宗旨,台北市幼儿教育于此宗旨下,秉持“以爱为核心让爱活出来”之理念,以“适性发展优质学习”为主轴,以“开发创意接轨国际”为本市幼教之发展蓝图,致力于本市幼教质量之提升。

  台北市公立幼儿园137园(含独立幼儿园2所、国小附设幼儿园131园、特殊学校附设幼儿园4园),核定班级数432班,总计可招收幼儿12,960名。

  我们依《幼儿园课程标准》,将健康、游戏、音乐、工作、语文、常识6大领域融入活动课程,藉丰富多元的幼教活动实施,推展幼儿全人教育,涵泳幼儿人文情怀,提升本市幼教质量。

  精进教师专业成长,建构多元学习网络。建置幼教资源中心,激励幼教资源共享;办理幼教到园辅导,增进教师专业对话机会;规划教师专业进修,提升教师多元知能;办理园长行政专业知能研习,强化行政运作知能;规划幼儿教育国际交流活动,扩展幼教国际视野,促进学术文化交流。

  重视幼儿欢乐学习与活动,展现幼教丰硕成果。办理“童年童乐·童享欢乐——唱跳健身操暨亲子欢乐园游会”;“孝亲感恩·人文台北——5月的礼赞”孝亲月系列活动记者会;“孝亲感恩·亲子音乐飨宴——温馨关怀情·幸福向前行”活动;“幼儿园新移民家庭亲职教育系列活动”;“教师自制创意教具评选活动”;“幼儿园发展1园1特色评选”。

  营造优质安全的健康学园环境。幼儿园提供幼儿快乐成长的环境,园内各项教学设备、设施均以幼儿之安全为主要考虑,教育局于2009学年度针对本市幼儿园园舍、环境卫生、游戏设施、饮水及餐点卫生、幼童车之管理与维护,订定各项实施要点,要求各园切实办理,并定期及不定期办理公共安全检查,以落实幼儿园幼儿安全维护。(《幼儿教育精彩创意》节选)

  为幼儿小学起步奠基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朱建华

  我们认为,幼儿园与小学的学生存在三个明显差异:即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和人际关系的差异。针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的客观差异,徐汇区实施了幼小衔接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按照幼小互通和家校合作的原则,幼儿园与小学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同步开展,相向前进。我们将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做法称为“幼小衔接”,小学阶段的具体做法称为“学习准备期”。

  ◎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活动主要从三方面开展:

  一是按照幼儿年龄特点,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

  在保持幼儿教育活动多样性、趣味性的同时,在幼儿园大班的在教育活动中,更加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使教育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读写活动中的观察分类,先用图形,再用符号,后用汉字,逐步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既发展了幼儿的潜能,又为辨认形近的汉字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是调整幼儿活动习惯,增强幼儿学习的适应性。

  进入大班后,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社会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教育。一方面,适当调整作息时间表,缩短午睡时间,延长课时,将上课时间调整为35—40分钟之间,与小学接近。设立幼小衔接专用教室,按照课堂教学的形式摆放课桌椅,组织幼儿进行学习,促进幼儿在入学的前作好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坚持性。同时开展常规的行为习惯训练,如让大班幼儿每天背书包上书,书包内装上学习用具,教师给幼儿教授用具的使用方法及功用,帮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三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养成幼儿生活的独立性。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各种活动,如晨间劳动、手工制作等,交给幼儿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的意识,形成应该做的事就必须完成的意识和想方设法完成的能力。同时,在平日的生活中,提出明确,严格、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形成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入小学后需要独立完成的课业和独自料理生活的需要。

  ◎小学的学习准备期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一是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过渡性。

  各学科的学习准备期活动方案充分考虑到幼儿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身心特点,强调过程中的循序渐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将学习准备期活动方案的设计与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将学习准备期的活动化为小学教学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学具的运用,教学环境的布置都应当体现过渡的精神,比如增加活动课程,把唱、游、体育锻炼,兴趣活动等列入课表: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符号和语言,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具、学具的使用,减少单调的机械练习,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增加带游戏性质,动手动脑的当堂练习;减少全班性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增加包括小组和个人的多种活动;暂时降低难度,以减低新生的压力,以缩短幼儿到新学校时产生焦虑、紧张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二是贯彻育人的教育理念,体现育人环境的温馨性。

  “温馨教室”是我们开展品德教育的一项常规要求。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在布置教室时,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另外,我们也要求教师做“温馨教师”,如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节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等,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教师尽可能地与每位学生交流和沟通,增强亲和力,在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上切忌简单急躁,要循序渐进、自然养成,对孩子多些理解与宽容。

  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三方面的经验:

  一是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间的沟通。二是提高教师开展幼小衔接的能力。三是形成家校合作教育幼儿的合力。

  (《徐汇区幼小衔接的实践和研究》节选)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