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从中国的择校热看日本教育

广州日报 2010-06-18 10:22:3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在中国,每到入学报名的时间,家长们就开始为择校伤透脑筋。在一些地方,有钱有关系人家的孩子纷纷进入所谓的名校,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被拒之门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若得不到有效遏制,日后可能将加速社会的两极分化。

  如何设置合理公平的招生制度,是困扰世界很多国家的问题。为打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种种措施。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教育方面堪称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为国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日本的“择校”并不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公立学校入学一般不需要考试,学生划区域就近入学。住宅地段划归哪所学校,就必须上哪所学校。即使你有“门路”,也不能“越区”上学。如果学校违规收了其他学区的学生,政府要追究校领导责任。小升初不用考试,全部免试上对口初中。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升学要通过考试,可以不按学区上学。

  其实,“择校”并未成为日本的社会热点问题,主要得益于该国所推行的平等教育。所谓平等教育,就是义务制教育范围内的适龄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保证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各学校最基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日本政府对公立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一视同仁。二战之后,日本经济一度不景气,财政困难,当时对一些学校的投入也有倾斜。但上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完全取消了这种倾斜做法,一所学校投入多少,主要的依据是规模大小。

  日本文部科学省负责全国教育的管理,他们对公立中小学制定了统一的建设标准,比如学校要有运动场、游泳馆、图书馆等。新学校由政府负责筹建。政府交给校长的,必须是一所设施齐全的学校,而不是一所“空架子”学校,而校长只负责教学管理。由于国家有统一标准,在日本的公立学校除了规模大小不一之外,其他方面没有多大差别。例如像东京都品川聋哑学校,仅有几十个学生,也同样建有游泳池和特长班活动室,还建有一座可容纳上千人的室内体育馆。

  日本教育资源之所以分配相对均衡,也有其客观原因。日本各地的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地区和城乡差别并不显着,这也就从客观上减少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可能性。

  逐渐引入“择校”机制

  日本平等教育整齐划一,但是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跟不上的学生勉为其难也要跟上,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校“吃不饱”也不能“加餐”。同时,由于公立学校均衡教育资源使得学校之间的竞争不足,加之普遍引入了“宽松教育”,公立学校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下降,引起了家长们的不满。很多家长除了让孩子上课以外,还得花钱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而另外一些经济宽裕的家庭则干脆选择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认为平衡教育资源的做法窒息了国家的活力,于是也想借鉴他国的做法。1997年日本文部省发布了《关于通学区域制度的弹性运用的通知》,允许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东京都品川区率先在2000年开始在公立小学实施“择校制”,2001年在初中开始实施该制度。其他地区也都纷纷酝酿准备实施“择校制”。即便住在学区内,也得经过考试才能入学。有学者声称,日本学校改革即将迎来“择校时代”。

  即便如此,由于各公立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大体均衡,日本民众的“择校”远未形成气候。

  3~5年师资轮换一次

  校长年龄需达50岁


  日本还从教学水平上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创造性地实行教师流动制度。在日本,优秀教师都集中在一个学校的情况是根本不可能的。公立学校的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必须服从国家的调配。日本教育法规规定: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一般3至5年内,各校间就要进行一次师资轮换调整。

  日本重视公立学校校长的经历,一般到50岁左右才有可能出任校长,任期2年。校长不得连任,连任者需在校际之间轮换。教师和校长的轮换调整,保证了各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对均衡,让全国学生都受益。同时,教师的流动也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给学校不断置换着新鲜的空气。

  此外,日本义务制教育阶段还执行统一、规范的教学要求。日本文部省在调剂各地教育经费的同时,制定整个教育的大政方针,决定教学内容、颁布教学大纲、提供教科书,这样就使得全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能保持一个较齐整的水平。

  为保证各校教育水平均衡发展,日本还推行学力测试制度。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学习能力的全国测试,通过媒体向全国公布。获得好名次的学校通常会把有益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学校。由于在考试上公平竞争,在东京的学生与在偏远海岛上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同。这样一来,就没有了困扰学生的择校问题。

  当然,家长可以任意选择私立学校,但要多交钱。日本的私立学校在教学设施和质量上通常要高于公立学校。

  美国

  一般不允许“择校”


  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之分,由于私立学校学费昂贵,多数家庭仍然选择让自己的子女上公立学校。美国公立中小学都实行按家庭所在学区就近入学的原则,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其子女原则上只能到附近的某一所或几所学校就学,一般不允许自行择校。

  英国

  就近入学“抓阄”择校


  英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加2年全日免费继续教育制度,大约90%的学生就读于免费的公立学校。相比于质量普遍较高的私立学校,各公立学校之间,因所处地区不同等种种原因,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为让子女进入教育质量好的公立学校,英国父母操心劳力、苦恼焦虑的程度不亚于中国的父母。由于公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原则,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惜出高价在好学校附近购置房产。但这样一来,很多收入差的家庭的孩子被关在了热门学校之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不少原准备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读书的家长改变计划,转而送孩子到免费的公立学校就读。公立学校“僧多粥少”的现象将进一步延续,而公立名校“一位难求”的现象也将进一步恶化。英国教育部表示,允许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能进入热门学校学习。

  法国

  择校须教育局批准


  法国政府一贯重视教育,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全民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不存在众多生源争夺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法国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大多数家庭的儿童都上公立学校,由地区教育局按照学区分片,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指定学校。如果家长想要改学校,必须提出“特殊并且充分的理由”请教育局决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