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故事:不择校也是为孩子的未来
近几年,社会上择校风盛行,不仅给家长带来了经济负担,也给孩子造成了奔波之苦。我们来看一个不择校的故事吧。
有一位学生家长,他的孩子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奉行不择校的原则,也算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想法与做法。
这位家长的孩子入小学时在人大附小,毕业时可以直接升入人大附中。但孩子上二年级时,他们搬家到地坛,他就决定让孩子转学。当时有些人劝他,千万别转。但是他觉得,北京市的小学教育,各学校差别不会太大,与其每天上很远的学校,把家长和孩子都弄得筋疲力尽,不如就近上学。这样一来,孩子的安全有保证,家长也不至于耽误工作。事实证明,转到地坛小学后,孩子上学不用接送,身体、学习都挺好。而他的一个同事,为了孩子上名牌校,不仅交了三万元择校费,每天上学还要倒两次车,家长累得要命,孩子又晕车,经常生病跑医院。从名牌小学毕业后,到底有多少不同?问这位择校的家长,这位家长也说不出什么来。
孩子小学毕业后,是择校上名牌高中的初中部,还是就近参加电脑派位?这位家长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择校。初中校的差别会有一些,但不至于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状况,毕竟初中课程也是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学生爱学习,成绩好,照样可以考上优秀的高中。这时他们又搬家到学院路,而附近的初中差别不是很大,于是他的孩子参加电脑派位,其中有学院路中学、北航附中、钢院附中等,结果孩子被学院路中学录取。这所学校给新生发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孩子看了后很高兴。入学后他也很快乐,学习有主动性,也很努力,初中的三年里进步很快。中考时孩子考上了清华附中,后来又考进了实验班。他现在学习很自觉,成绩也不错。相比之下,一些上初中时择校进了名牌校初中部的学生,中考时却被刷了下来。
花钱把孩子送进名牌学校,容易使孩子产生进“保险箱”的感觉,从而放弃自身的努力。与其这样,不如让孩子从小有“危机感”,让孩子知道,自己如果不努力,就没有好的前途。生活中根本没有保险箱,即使现在能多交费择校,将来考大学还能靠家长交择校费吗?不能!绝不可能。但是,如果为孩子交了小学、中学的择校费,孩子就容易产生误解,以为人生可以用金钱去选择。因此,择校看起来是家长为孩子选择优质的教育,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不择校则是为孩子选择了自立、自强,有竞争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的路。也许那位不择校的家长的孩子从人大附小一直能上到人大附中的高中,但是比起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清华附中,后者对人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