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入学年龄取决于孩子的发育成熟度

新闻晨报 2010-08-18 13:05:0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近日,2010年暑期上海全市校长培训班开班。前上海市教委主任、副市长沈晓明以儿科医学专家的身份进行了开场报告“一个儿科医生眼中的教育问题”,吸引了在场校长的兴趣。沈晓明表示,儿童教育存在着许多医学问题,所以在更高层次上,做好儿童教育仅靠教师是不够的,教育界应该与医学界联手,儿科医生也应该走出诊室、走进学校。

  1.到底几岁上学好?

  孩子不要早上学,尤其是男孩


  孩子究竟几岁开始上学好,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家长希望“神童走进我的家门,越早越好”,为此不惜剖腹产让孩子提早入学,而孩子则认为“我还没有玩够”。对此,沈晓明表示,孩子不要早上学,男孩尤其不要早上学。

  沈晓明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入学年龄不应仅取决于生理年龄,还应取决于孩子的发育成熟度。“因为同样生理年龄的孩子神经发育能力很不同,有些6岁的孩子,生理成熟度已经相当于8岁,而有些则只相当于4岁。如果让那些生理成熟度不够的孩子提早上学,一年以后,他可能就变成了差生。”所以,提早入学的孩子留级几率大增,后期各种情绪问题很多。早上学还会使多动症和近视眼的发病率增加。

  如何根据孩子成熟度决定入学与否?沈晓明建议进行入学测试,即让发育儿科医生对每个孩子做一个成熟度的评估。他呼吁,家长应尽早走出早入学、早毕业的误区,政府部门也应制订灵活的入学政策,变一刀切划定入学年龄为家长在医生指导下决定孩子该何时上学。

  2.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老师不懂医学知识,对医学标签要慎用


  沈晓明说,被贴上“多动症”标签的孩子真正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只有30%。据了解,在多动症患儿中,60%是老师而非医生首先下的判断。另外,有72%的老师认为班上超过5%的孩子有多动症,30%的老师认为班上16%-30%的孩子有多动症。其实,学习不好的孩子经常有多动样症状,但这并非是多动症。

  “老师倾向于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这是在推卸教育责任。”沈晓明表示,老师应该慎给学生戴多动症的帽子,也不能因为学生是多动症而放弃他。老师不懂医学知识,对医学标签要慎用。

  3.孩子为何总是睡不醒?

  中国儿童从读书那天起就睡眠不足了


  儿童的睡眠问题也引人关注。沈晓明抛出的数据显示,上海学龄儿童平时睡眠不足率高达83.3%,即使在周末仍有近50%的儿童睡眠不足10小时。而中国儿童睡眠不足与学业明显相关,“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孩子从6岁,也就是读小学那天开始,睡眠就不足了”。

  沈晓明指出,睡眠不足会导致儿童肥胖,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而改变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减轻课业负担是保证学生睡眠的有效措施。本市已经实行推迟一小时上学时间的规定,但一些学校执行不到位,沈晓明呼吁,校长应积极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让更多的孩子每天多睡一小时。

  4.一年级生为何觉得数学难?

  生长发育规律,是重要的教育规律


  “有时候,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就是教育规律,这点大家认识不够。”沈晓明提出,要教育好孩子,教育界要认同生长发育规律是重要的教育规律。

  他以数学学习问题举例。六七岁的一、二年级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数学难学?医学研究表明,读数、写数最难,找规律、立体图形最简单,但中国的数学教育从来都是从读数、写数开始。由于读写、数字需要用到更高级的思维,而多数六七岁的孩子这方面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因而会觉得困难,容易产生失败感。而如果从简单的读图等开始教,符合孩子的发育规律,则会容易得多。

  沈晓明还举例说,当前,多数孩子握笔和写字姿势都不对:头歪着,趴在桌子上写。这是因为6岁的孩子手指肌肉尚在发育过程中,握力不够。一上学就要学写字,只有用手指握住笔的最底端才能用得上力,但这样,手指会挡住所写的字,只有把头歪下去,才能看得见。“如果老师知道这些医学知识,就不会一味责怪孩子了。教育研究者也会相应地改革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