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校园潜规则:有一种学生叫“老师家孩子”

燕赵都市报 2011-05-23 10:19:4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六一儿童节临近,很多小学都在进行联欢会节目彩排,对小学生来说,参加演出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不过有家长却发现,从主持人到独唱,从领舞到器乐演奏,主要角色都被本校教师子弟给占了,教师子女正在成为校园里的特殊群体。

  各种机会向教师子女倾斜

  “孩子班里六一演出,只有一个名额,还让他们班主任家孩子给占了”,读者杜女士介绍,女儿文文读四年级,擅长古筝,是表演不二人选,六一联欢会是女儿期待许久的演出机会,偏偏班主任的女儿小云也在这个班,特长也是古筝,班主任安排自己的孩子上台演奏,这让文文很受打击,感觉老师太偏向自家孩子了。

  在杜女士看来,班主任已经不是第一次偏袒自家孩子,女儿班里所有的机会,都让给了学校的教师子弟。学校开运动会,举牌的是老师家孩子;歌咏比赛,领唱的是老师家孩子;六一儿童节表演,独唱、独奏、独舞,都是老师家孩子;就连每天在学校检查做操、值日情况的小干部,也是老师家孩子居多……杜女士通过学校一位教师了解到,女儿所在的学校有将近20名教师子女,几乎每个班里都有老师家的孩子,“每次出头的机会都给了这些孩子”。“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庭中得不到太多锻炼,心理、临场发挥、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靠学校老师们给机会了,这些机会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均等的,可现在大多都被教师子女瓜分,别的孩子只能当观众了。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比如,校级演出中,教师子女经常表演,他们就锻炼了表现能力,积累了舞台经验;区里演出,指标还给教师子女,市里演出还是他们,这些孩子一次次经历锻炼,表演方面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遇到大场面就显得镇定、机灵,可这些都是很多孩子牺牲了表现机会换来的。教师既然是园丁,就应该平等播撒阳光和雨露。”杜女士不满地说。

  已成校园潜规则

  杜女士的说法得到一些小学校长的证实。一位小学校长介绍,现在确实有些教师把孩子安排在自己学校,甚至是自己的班里读书。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小学老师现在工作紧张,没有时间接送孩子,索性把孩子带在身边,节省时间;有的感觉自己干教师这一行,就孩子上学这方面有点便利条件,当然要利用一下,要么把孩子安排在自己班里,要么给孩子找一个素质全面并且又和自己私交不错的老师,好好教育并适当照顾。

  对于老师家孩子挤占机会这一现象,一些校长默认,这是普遍现象。“教师在学校工作,有着自身的便利条件,诸如演出、领唱、班干部老师们自己就能协调”,一些老师私下里交流也表示,教师这个行当,付出多于收获,涉及到自己孩子,当然要行个方便。而这样对于其他学生是否公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认为,“从自己角度看,自己的孩子确实具备胜任的条件”。

  学生眼中教师家孩子很强势

  在一些普通小学生眼里,老师家的孩子是学校的特殊人群,并且绝对是强势群体。课间时候,同学们要么喝从家里带来的水,要么去喝自来水,老师家孩子都去妈妈办公室喝晾好的凉白开;班里别的同学不带红领巾,进不去校门,老师家孩子可以直接进教室;上课没带笔,别的同学会被老师教训“上学没个上学样”,老师家孩子去办公室找妈妈要支笔就能解决问题……

  日常相处中的强势地位,却让很多其他学生对教师子弟“敢怒不敢言”:一年级的孩子,仗着妈妈是老师,在六年级学生检查卫生时,敢和大她5岁的六年级学生大声嚷着讲道理;现在每个学生一个课桌,老师家孩子东西放不下,就挤占旁边同学的桌子;同学们一起玩耍,老师家孩子如果不高兴,马上就去办公室“告状”。

  母亲、教师角色难转换

  专家分析,教职工子女在本校读书,多数情况是弊大于利。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母亲、阿姨这些岗位之间很难转换。教职工子女在上学之前,就是学校的常客,经常到学校来玩耍,早就认识了学校的老师们,并都亲密地称呼叔叔阿姨;上学之后,这种关系不会因为孩子成为本校学生而改变,孩子们每天还是会到父母的办公室写作业、喝水;老师也会碍于同事关系,对孩子多加关照。但是这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在管理方面,难免纵容。还有一些老师可能教着高年级,但是自己家孩子在低年级读书,下课后高年级那些比较会“来事”儿的大孩子们就会主动带着老师家孩子玩,百依百顺,影响非常不好,并且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专家介绍,现在一些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开始提倡老师把孩子送到父母工作之外的学校读书,也是为了预防教育中的不公平,防止本校教工子女产生“仗势”气焰,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毕竟,家长不能一直陪伴,等他们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没有了父母的庇佑,其他同学不再忍让,他们在社交和学习方面往往会遇到更多障碍。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