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数学空间里畅游(2)
四:在思想方法中发展空间观念
“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课标”中规定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之一。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渗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概念、公式、法则是数学知识的显性部分,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知识的隐性部分,教师只有对数学知识深入挖掘,才能提炼出思想方法。所以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传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注意提升引导的“度”,适时、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数学学习过程闪烁数学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我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中,积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利用“排水法”去测量了芒果、西瓜、酒瓶、人的拳头等不规则物体,再经过深入的探究,总结出:“排水法”的实质:即:就是利用工具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深刻领会“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同时,学生空间观念再一次从他们自己动手中得到培养。
五、在多媒体教学中提升空间观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数学课中,空间观念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让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挂图、幻灯片等,呈现给学生的都只能是平面的表象。准备实物让学生观察,又由于条件的限制,数量毕竟非常有限。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的普及使多媒体在课堂得以大量运用,为数学老师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首先,可以通过运用网络资源来增各种图形的表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对三角形的的稳定性很难理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生活中大量有关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屋顶的三角模梁,等等,学生的表象增加了,知识的理解才能有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空间观念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其次是参过制作简单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几何图形的教学很多内容都是要在动态中来理解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始终只是在平面上,无法让图形动起来就无法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而通过制作简单的动画,可以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如:在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正方形的纸一张一张的整齐的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正方体,然后将正方体进行旋转,这样不仅让学生明了体是由形构成,而且充分观察到了正方体的每一部分的特征,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另外一些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演示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就得到了有利的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无论是选择观察,操作,还是探索交流和运用多媒体中的哪一种方式,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脑子里再回想一下,建立表象,培养其空间观念,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