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需要达到的五个目标(2)
目标三:产生新兴趣
1.对校园的学习生活产生喜欢的情绪
2.知道学习知识是小学生的责任
3.对所学学科有兴趣
4.有努力学习的愿望
我们会在学习准备期中,让学生认识各类课本,能说出课程的名称,并且知道自己要在其中学什么,感受各门学科的趣味。在暑期家访中我们了解到个别家长的担忧——“我的孩子已经认识很多字,还会100以内的加减法,那么课堂上我的孩子是否就在做无用功呢?”“我的孩子刚从国外回来,一切都没有基础,据说你们教学进度很快,我的孩子跟不上怎么办?”对于学生中存在的基础不一,我们教师早有准备,因为这是任何一个群体都会出现的现象。
《课程标准》将部分识字内容重心下移,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是比旧教材来得重。同样的教材,面对不一样的学生,我们教师更关注的是怎样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今的课堂教学与各位家长读小学时的方法已大大不同,我们会使用字理识字法、部首归纳法等追求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数学也不是简单地加加减减,而是引导学生把数学引入生活实际,用多种思维理解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课堂上,在能者先说,会者多说的争相发言中,引发包括听者在内的智慧火花的相互碰撞。在归纳方法、提升能力的课堂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家长可以翻看孩子的课本,学校也会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提高兴趣。
目标四:要做礼仪小使者
1.早上进校主动向老师同学打招呼
2.同学之间要谦让,常说"谢谢,对不起"
3.升旗时,面对国旗立正,行注目礼
目标五:要做行为小榜样
1.课间休息在走廊上不奔跑,不做危险的事
2.上下楼梯靠右慢慢走
3.午餐按序领取饭盒,两手平端,慢慢入座,吃饭时不说话,不发出太大的响声
在习惯培养方面我们需要家长协助做好几件事:
1.每天请你用目光送孩子进校。
2.协助孩子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文具和课本。
3.让孩子带一个小塑料袋,内放餐巾、调羹。
4.让孩子带好茶杯,叮嘱他们多喝开水。
5.让孩子带好小手帕或者餐巾纸。
我们期盼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够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在校园里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