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育的着力点(2)
3、纪律约束的“刚性”。幼儿园有纪律,但是这种纪律的约束力普遍带有“弱化”的倾向,属于纪律的“软约束”。小学一年级则由纪律约束“软化”向纪律约束“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着诸多不适应,但是考虑到未来社会的角色要求、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严酷性,这种转变又不可避免。
上述的不同恰恰反映出小学一年级由生理“断奶”到“自立”的艰难历程。
二、教育的着力点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于一年级孩子,父母从现在开始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方式,塑造其优秀的思想品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其终身都是有益的。
1、思想品质教育不能忽视。这是老生常谈,但在这里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年级孩子的心灵恰似白纸,没有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此时,植入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讲述一篇“雷锋的故事”,看一部优秀的卡通片都将对其幼小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一旦某一首歌、某一个故事或者某一部电影与其灵魂产生共鸣,将对他的终身成长产生推动作用。相反,此时如果用消极的文化影响他、侵蚀他、腐化他,那么也许他的一生就会因为这极偶然的文化输入而被葬送。当然,一年级的孩子理解力比较差、思维系统黑洞较多、科学推理十分困难。这些特点决定了父母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不可能要求太高。因此,思想品质教育的立足点应该放在特有的角色意识上来。比如,可以从如何做一个好孩子入手,最终升华出如何做人这篇大文章来。同时,考虑到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轨之中,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华民族必然伴随着工业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双重引擎而实现振兴。此时,给孩子们培养一点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意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竞争观念、个人价值、执行力、领导力、电子商务、信息社会等诸多理念。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现代社会强烈的时代气息,培养他们与未来社会紧密相连的逻辑依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