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也请多倾听孩子的声音(2)
二、幼小衔接:如何倾听幼儿的声音
虽然在幼小衔接中倾听幼儿的声音有上述诸多好处,但是如何有效地让幼儿真正表达出自己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认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运用一般性的访谈,幼儿可能无法运用口头语言表达出他们所有的想法或有关某一主题的知识。同时,当成人访问幼儿时,成人和幼儿之间不平等的权力结构无形中也为幼儿的自由表达带来了心理压力,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反应。因此,选用适切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能够倾听到幼儿心声的必要条件。
(一)自主摄影法
视觉影像法是当前国际上研究幼儿视角的新方法,这种方法通常让幼儿手拿相机围绕某一主题去自主拍摄他们所感兴趣和认为重要的东西,透过他们所拍摄的内容,研究者就可以窥见幼儿看待某一问题的视角。如对于幼小衔接问题,有研究者先初步和一年级学生交流讨论,听取这些小学生所认为的在小学中什么是很重要,必须要知道的。然后这些小学生手拿相机,围绕“什么是一个将要入小学的儿童需要知道的”这一话题,在自己的小学中自主拍摄,接着他们与同伴之间相互讨论如何给这些照片配上说明文字,做成小册子,送给那些将要入小学的幼儿。
有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研究者也可以把包括最初的交流讨论、幼儿自主摄影的过程、同伴讨论制作小册子的过程,全部都用录像机记录下来,作为后续进一步访谈的刺激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是幼儿刚刚所做事情的记录,因此,看着这些视频材料,幼儿会在访谈中呈现出更多更具体鲜活的想法。
(二)绘画法
虽然幼儿在语言表达上尚不能自由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但是,熟悉瑞吉欧教育的人都知道,幼儿其实有很多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而涂鸦绘画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绘画不像直接访谈中成人的形象、眼神、用词等可能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被压迫感,而是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表达有一种控制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通过给幼儿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让大班幼儿画出他们所想象的和看到的小学是什么样的,让一年级小学生画出他们对小学的感受是什么样的。透过这些画和适当的跟进访谈,我们就可以听到幼儿对幼小衔接的各种真实而形象的心声了。
(三)材料刺激访谈法
虽然一般的问答式访谈很难有效地倾听到幼儿丰富的心声,但是如果配合相关的刺激材料,则会大大提高访谈的有效性。这些相关的刺激材料有很多种形式,如关于某个小学的图画书,大班幼儿在看过这样的书后,可能就会有很多的话要表达,这时研究者的访谈随机插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播放某个幼儿园生活的视频(十分钟),一年级的小学生看后,也会对自己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生活感受作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