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Q&A(2)
问: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又不至于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
答一:有时候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其实是家长造成的,比如有时候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个小时的作业,家长发现在家里一个小时过去了,时间还空出一个小时, 就会让孩子再做一个小时的额外作业。久了,孩子会发现父母的这个习惯,他可能就学会应对了,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故意拖拖拉拉地做了两个小时。 家长的这种"过犹不及"的做法有时候反而容易导致孩子的不良习惯。
答二:家长一定要学会鼓励孩子,比如说邻居的孩子考了97分,你的孩子只考了90分的时候,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 二的。当孩子说"我长大了想当飞行员"的时候,你也千万不能打击他说:"就你这样,一定会从空中掉下来!"不能打击孩子,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象空 间,这些看似幻想的东西以后就是他努力的动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心态对培养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学会经常鼓励孩子。
问:上小学以前,要不要教孩子认很多字?需要提前学习书本知识吗?
答一:其实小学一年级的课本还有很多和幼儿园学习习惯相近的地方,比如很多语文课本有插画,孩子们可以根据插图去理解课本。我认为,过早地教孩子太多课本储备知识是没有必要的,小学老师完全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备课、教学,家长只要把认字的担心交给老师就行了。
答二:对孩子来说,上小学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字计算是有必要的,比如考试的时候如果孩子不会在试卷上写姓名,那就很耽误时间,但是拼音 书写之类的完全没必要提前让父母教孩子,这些教育应该留给小学老师,老师会系统而科学地去教学,万一家长教错了,到时候纠正反而麻烦。
问:在教育孩子时,父母的观点不一致怎么办?
答:如果是关系到大是大非的事,父母亲的观点在孩子面前是必须一致的,比如告诉孩子不能撒谎。而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没必要完全统一,一个人喜欢红色,一个人喜欢绿色,都是很正常的,保留个人爱好等不同观点,更有助于家庭的民主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