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贝行为粗暴时,家长该怎么做
场景一
那天天气晴朗,小区里的孩子们都在沙坑里玩沙子,羽煊一眼看上秋秋的新铲子,二话不说冲过去就抢在手里。秋秋来夺,羽煊一把把他推倒,接下来孩子哭、大人喊,一场混战……
场景二
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和羽煊玩,妈咪也怕他闯祸,干脆在家自己玩吧!可稍不顺心他就发脾气,那天他喜爱的小汽车可能是没电了,怎么也不走,他举起来就摔,妈咪说了几句,他就踢妈咪两脚。
1.设定界限
孩子小时候难免和小朋友有肢体冲撞,不见得都是什么暴力倾向。所以,对于孩子之间偶尔的攻击行为,家长不必特别在意。如果不论大小“毛病”都要控制、惩罚,势必造成孩子的谨小慎微或逆反。但如果这类行为变成经常性侵犯行为,并带有报复性和恶意的时候,建议家长予以严教,不能护短。
2.讲究方法
如果孩子采取各种攻击性行为仅仅是为吸引你的注意,只要没有危险,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利用冷处理让他彻底受到冷落。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他的这一招丝毫没有效果,那么他会考虑放弃。
3.创设良好的环境
针对孩子行为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可以为他创造一个有足够大的空间、足够多的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的活动场所,让他有充裕的玩耍时间,感受良好的气氛,减少攻击性行为。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应尽可能避免刀枪等明显有攻击倾向的玩具。
4.增加体力运动
体力运动是发泄孩子旺盛精力的一个好方法。体力上的对抗和竞争虽说是攻击性行为的表现,但它是在一定行为规范的框架下进行,特别强调规则性。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这样的对抗性游戏,激发他的拼搏精神,树立他的规则意识等。
5.减少不良视觉影响
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孩子,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所以父母对孩子看什么样的节目、书籍应该有所选择,要做到心中有数和正确辅导。
6.加强亲子沟通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可以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情绪;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孩子传授正确的方法。特别是2-3岁的孩子,缺乏关注就会采取攻击性行为。
7.教孩子宣泄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自控力较弱,烦恼、挫折、愤怒等情绪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适当的哭诉、发泄可以减轻他心中的不满,只要不以暴易暴、伤害他人就行。
8.帮助孩子学会正确交往
很多时候孩子可能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但由于分寸没有掌握好,比如手比较重或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就生拉硬拽,这样就要劝他动作“温柔”一点,表示友好多用嘴巴说就可以了,不要用手去抓或推。
9.良性的心理暗示
有的小男孩会欺负小女孩,家长可以让他知道这不是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情。可以用男子汉的品格提醒他,“男子汉是不欺负人的”这样激励的话常常挺有用。另外,还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分别扮演父母、老师、受攻击的小朋友等,引导孩子想象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让孩子“感同身受”。
10.问清原委
经常听到孩子抱怨:“爸妈不讲理,什么都不问就怪我!”特别是在对孩子“制裁”之前,应该问问他为什么打架?为什么摔东西?如果原因在于周围的环境或父母和其他人的失误就不能一味地只责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