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超常儿童培养也应遵循教育规律

中国教育报 2014-05-06 15:54:1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开展“超常班”探索实验需要相应的条件和机制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规范和限定。

  5月3日,北京育才小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超常班”幼升小初试如期举行,考试在1天时间内共安排5场,参加考试的孩子超过两千人,这些孩子来自北京市各区县及全国各地,场面异常热闹。看似一次平常的选拔考试,却折射出家长的复杂心态,同时也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超常儿童”培养问题的思考。

  今天的家长对于“超常班”表现出如此高的热情,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期待较高,认为孩子很聪明、很优秀,他们把这样的选拔考试视作对孩子的一次科学诊断;另一方面由于“超常班”享有特殊的升学通道对家长有较大吸引力,通过考试的孩子可直接进入他们心目中的优质小学,将来还可免去小升初的压力,直接升入初中部。在眼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的情形下,选择“超常班”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当然还应当承认,确有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考入“超常班”,赢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和空间,让孩子更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不管出于何种考虑,家长对“超常班”表现出极大热情完全可以理解,家长的做法也无须过多指责,况且绝大部分家长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对结果并没有过高预期。但那些一心想把孩子当作“超常儿童”来进行培养的家长,倒是确实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对“超常班”不可抱有过高预期。根据心理学对儿童智力的研究结果发现,大约只有3%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远高于同龄人,可见“超常儿童”只是儿童中极少的一部分。即便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超常儿童”,究竟是选择“常规培养”还是“特殊培养”,也仍然需要仔细斟酌。那些独立设置的“超常班”,虽然可以缩短“超常儿童”的修业年限,但由于速度快、课程深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非常突出,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因为望子成龙心切最终适得其反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对于家长而言,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真正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社会上对于“超常儿童”培养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和看法,有人认为“超常儿童”培养至关重要,也有人则认为,仅仅限于对几个高智商孩子进行集中培养,没有多大意义。依笔者之见,对小学举办的“超常班”不可预期过高,即便是作为一种小范围探索实验,也需要把握好以下环节:其一,学校对“超常儿童”进行单独培养,需要构建科学培养方式。针对“超常儿童”的课程调整,不应只是加快学习的速度和加深程度,而是要对课程的整体结构做出改变,涉及到具体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和师资等多个方面。同时在培养“超常儿童”时,除了注重培养和发展其智力和学业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对环境与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促使其身心获得全面发展,要尽力避免“超常儿童”学业突出、心智落后的状况出现。

  其二,学校对“超常儿童”进行单独培养,需要完善进入退出机制。其中包括了科学的选拔认定办法、灵活的退出机制等。针对这些“超常儿童”,学校通常会采取一些特殊的培养方式和手段,甚至在学制上做出调整,教学与管理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循环系统。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是否能够通过一种过渡与衔接机制,使其顺利回归常态培养非常重要。否则非但不能使孩子成才,相反有可能对孩子成长带来损害。

  其三,学校对“超常儿童”进行单独培养,需要合理调配学校资源并维护教育公平。今天的中小学校毕竟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场所,不可因为过分关注个别“超常儿童”而忽视了绝大多数孩子。对“超常儿童”进行特殊培养,需要有专门的课程设计、教材设计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汇聚学校一批高水平教师投入“超常班”,难免会对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造成影响,学校在“超常班”的探索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此特别加以防范。据媒体报道,此次“超常班”招生没有户籍限制。然而,做为一所公办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应遵循“就近入学”原则,首先满足片区内学生的入学需求,不能因开展超常教育实验损害教育公平。

  此外,由于开展“超常班”探索实验需要相应的条件和机制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规范和限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