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少些“虎妈”和“狼爸”
“虎妈”“狼爸”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模式并非恰当的教育,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即容易损害孩子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最近,由赵薇和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引起了观众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热议。事实上,几年来,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得失利弊,不仅在中国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在美国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持续报道。其中,“虎妈”、“狼爸”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虎妈”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她用中国传统式教育方法来管教两个女儿,最终将其女儿送入哈佛大学。“狼爸”萧百佑以棍棒式教育、军事化管理和不许子女与同学在校外接触等种种严苛措施,最终将4个子女中的3人送入北京大学。无论是“虎妈”还是“狼爸”,他们所采用的家庭教育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家长拥有绝对权力的教育模式。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虎妈”“狼爸”所采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专制型父母,相对于其他三种家庭教育模式:放任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忽视型父母。比较这几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权威型父母更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积极自尊的孩子;专制型父母和放纵型父母的教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而忽视型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最糟糕。
换言之,“虎妈”“狼爸”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模式并非恰当的教育,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即容易损害孩子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例如,专制型父母养育的孩子可能在学业和早期职业上取得成功;但在社会互动中更容易表现得内向、社交退缩或被动,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常常紧张而令人觉得不友好。
但在现代社会仍然沿用传统社会的教育观来衡量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显然不合时宜。学业的成功与未来人生的事业成就、生活幸福并无必然关系。学业的成功更可能谋求好的职业,也更容易跻身社会上层,但这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没有必然关系。
相对地,事业成就、生活幸福与情绪能力的关系更为密切。所谓情绪能力,也就是俗称的情商,它常常反映在个体的情绪甄别与控制,以及人际互动中的自制与影响力。权威型父母养育的子女表现更为独立、友好对待同伴、自由主张又具有合作精神;他们追求成就的动机很强,并且常获得成功且受人喜爱。无论在与他人的关系还是自我情绪调节方面,他们均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
“虎妈”“狼爸”式教育的另一个风险在于,教育的成功(考入名校)具有侥幸性。由于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各有不同,如果孩子具有较好的禀赋,那么在严苛的棍棒教育下或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就。但如果孩子天资平平,那么“虎妈”“狼爸”的教育实际上就损害了孩子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可以这么说,每一例值得炫耀的“成功”典范背后,可能掩盖了无数沦为“废柴”的不幸孩子。
由此,要给“虎妈”“狼爸”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点个赞,还真的需要点无知无畏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