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陪孩子哭,是一种革命友情

互联网 2015-10-21 11:17:1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陪孩子哭,是一种革命友情

你有没有试过只是陪孩子哭那么一段时间?不着急制止,也不担心其他人的的目光,就是那么轻轻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后背,用最平静的心情?

在我没有创办幼儿园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世界上有一种状态,可以是平和地陪伴孩子哭。

直到在幼儿园见到我的蒙特梭利园长和老师陪着孩子哭的状态,不评判哭泣是否正确,不恐惧哭泣的状态,只是用温暖的肢体动作陪伴孩子,轻抚后背,柔软拥抱,允许孩子慢慢释放那一点点恐惧、委屈、难过、愤怒。

说来奇怪,每当这时候,孩子基本上过上一会儿就不哭了。

在接纳的平和中,再剧烈的情绪也因为有人耐心倾听和全身心的接纳而慢慢化解。

陪孩子哭,是一种革命友情。陪孩子哭的那个人通常会和孩子建立了特殊的连接。孩子感受到了全然接纳和平和力量。

陪孩子哭,其实考验大人。如果我们身体或情绪状态不佳,就不要陪孩子哭,因为孩子的哭在碰到我们情绪波动的时候,容易变成发脾气的导火索。

孩子一哭,我们为什么制止?

孩子哭,我们很紧张,纵使希望第一时间制止哭声。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种,也许因为我的情绪就不稳定,怕听着心烦,怕一会就对孩子发火。

第二种,也许因为我不太会面对哭,怕事态失控,无法收场。

第三种,也许因为我觉得哭是坏事,趋利避害,越早远离越好。

无论原因具体哪一种,但更多于我自己的状态有关,都是基于“恐惧-控制”的逻辑,怕发火、怕失控、怕坏事而控制。

因为控制,我们习惯一听哭,就制止,孩子就像弹簧,越制止,哭的越厉害,本身也许仅因为一点点小难过,后来升级成为不被大人接纳的恐惧的哭。

我们觉察到大人制止孩子哭的三种原因,也更能客观看待孩子哭这件事情本身。

心法13-与其堵,不如疏

哭,并不是受伤害的过程,而是避免受伤害的过程。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恐惧,而剥夺孩子哭的权力。

而当我们能够告别恐惧-控制哭的逻辑,只是接纳和陪伴孩子的小哭泣的时候,发现那一点点难过很快就融化了,哭声也慢慢停止了。我们期待的一场暴风雨因为我们不再那么害怕,反而突然变成毛毛细雨,而后,渐渐天晴了。

孩子歇斯底里的时候,只要抱抱她“无论怎样,我都会爱你的”,允许她发泄出来。孩子情绪暴露了,证明她释放了。

父母有时候是孩子情绪的垃圾桶。

陪孩子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那就是大人在孩子哭的时候体力、精力和心情还不错。

想象一个大人一直陪笑脸守在一个哭泣的孩子旁边,几乎很少有人能在疲劳、烦乱的时候也能做到,所以,当大人感到疲劳、烦乱和愤怒,请暂且离开。

第一步,孩子大哭,先别急脱口而出“别哭了”,放下想制止孩子哭的语言和行为。

第二步,评估自己的体力指数和心情指数,是否可以冷静陪伴。

第三步,评估指数低,请邀请另一家庭成员,过来帮忙,如没有家庭成员,找个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如放点音乐。

第四步,评估指数高,用肢体语言和感受与孩子对话,如温柔搂着孩子“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暂且忍住探寻哭泣原因的理性对话,如“玩具坏了,哭什么,爸爸再给你买一个”。任何关于探寻哭泣原因更容易渲染孩子难过的情绪。

与其堵,不如疏,陪孩子哭,也是一种革命友情,切忌重要前提是大人有力气、有精力、有心情,才可以做到。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