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老师,我不敢了

幼教网 2016-10-25 15:42:4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每次谈到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往往提到体罚与变相体罚。我国《教师法》在第八条中规定:“教师不得污辱学生,不得体罚学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尽管法律明确指出了,但体罚现象,依然还在发生。

  案例一:语言活动。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时,科科突然唱起歌来。“科科,把小嘴巴闭劳!你看,其他小朋友坐得多好啊!”老师第一次警告他。过了3分钟,科科又坐不住了,去玩旁边小朋友的衣服。“老师,科科在玩我的衣服”小朋友说。“科科,你给我上来!站门后去!”老师发火了。科科无奈的站着,其他孩子坐得更好了。过了一会儿,科科站不住了,趁老师给孩子发书的时候,悄悄的坐在了地上休息。老师看见了,气得一把拉起他“你怎么脸皮那么厚,说什么都不听的!真是不打不行了!”老师打了他几下手。科科疼得哭了。“不许哭!再哭就把你扔到垃圾桶里去,要大灰狼吃了你!”科科马上忍住了:“老师,我不哭了,我以后不敢了……”老师很得意,要小朋友下课。

  案例二:数学课--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老师讲解后要小朋友练习。很多同学都做好了,并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只有晓晓还没有做好,晓晓说:“老师我不会做。”老师耐心的教她。晓晓还不会做,拿着书问老师:“老师,是不是这样做的啊?”老师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刚才你小耳朵在听什么?!自己想!”晓晓无奈的坐回自己的位子上,她还是不会做,就拿起笔在本子上画起画来。老师走过去一看,顿时火冒三丈“你吃什么的啊,怎么教都教不会,不要读书就回去要饭好了!”孩子一脸无辜的看着她。

  案例三:午睡了。其他的孩子都睡着了。比比还是睡不着,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话,还时不时唱起歌来。“比比,睡觉了哦。”老师提醒他。第二次老师走进教室,“比比,你到底睡不睡?!不睡的话就出去好了!”比比安静了。老师第三次走进教室,比比还在说话。老师劝解了许多次仍是没有效果,就用透明胶粘住他的嘴。比比终于安静了。

  以上案例给我除了震惊就是不解!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社会怎么还有这么多的事情发生呢?教师,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在现今的教育中,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体罚学生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体罚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体罚带来的不是良性结果而是恶性悲剧。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反思、我们反醒……体罚与变相体罚:

  1、殴打。如果批评还教训不了孩子的话,那么打学生,就足以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就像案例一中,这个老师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幼儿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不料不仅没达到这种效果,还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罚站他。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频频使用,屡屡得手。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老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个小朋友在玩小汽车,于是大吼一声:“你要玩就站到教室外面去玩!”孩子无奈的在教室外站着,过了半小时,孩子家长来园送衣服,发现自己的儿子站在外面。于是怒气冲冲地闯进教室:“我儿子是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学校站岗放哨的!此时的王老师无话可话,只是赔礼道歉的份。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3、差辱。有好大一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比如,有的教师骂学生“有娘养,没娘教”、“朽木不可雕”、“脸比城墙厚”……甚至还有的教师给学生取难听的绰号,引得同学耻笑。这样的差辱必然会损伤幼儿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

  4、威胁。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比如说什么,“以后再这样做就不要你了!”“饭不吃就把你扔垃圾筒里去!”这种威胁幼儿表面上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幼儿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