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让“芦墟山歌”焕发异彩(2)

幼教网 2016-10-26 15:19:2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二、运用山歌内容,内化幼儿良好品质。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儿童生下来不是要做一头小牛或小驴,而是要做一个有理性的人,因此必须在幼儿生活初期,就奠定他们各种良好德性的基础。”陈鹤琴先生等许多教育家也都十分注重幼儿早期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一个人终生教育的启蒙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学习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好的习惯很重要。小朋友们在了解“芦墟山歌”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时,激发了幼儿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而“芦墟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它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表现了芦墟人民的性格、思想和情感,反映了民族风格习惯、劳动场景和社会生活,它自然而然蕴含了劳动人民勤劳、俭朴等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小朋友们在愉快的欣赏、演唱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感受、接纳其中的思想、优秀的道德品质;在平时不经意的传唱过程中往往会把这些思想深深记住并内化。这样避免了呆板的说教,这也正符合《纲要》指出的“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这一指导要点。

  在幼儿传唱这些山歌时会激起强烈的情感体验,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在山歌中受到熏陶,往往会有效地内化为幼儿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自然而然的行为。学习了《吃菱角》这一山歌后,知道了吃菱角之后还要注意卫生,从而引发了孩子们对卫生习惯的思考。

  三、利用山歌形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

  幼儿除了社会情感、社会认知的发展外,在社会行为方面,发展幼儿交往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社会性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与个性发育的基本需要。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所必须的。幼儿从家庭中走出来,向同伴伸出友谊的手,实际上是他社会性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班的小朋友们对通俗易懂的芦墟方言熟悉、敏感,对学习山歌充满好奇,在山歌的学唱中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以此为契机,为幼儿的交往搭起了一座桥梁。

  平时,小朋友们还在收集山歌、童谣、共同创编山歌、参加山歌节等各种活动中有了很好的交往机会。在收集山歌时,小朋友们想到了向平时不怎么在乎的爷爷、奶奶、邻居婆婆、公公打听、请教;在创编山歌时,小朋友们常常和周围的小伙伴一起商量、讨论;在参加山歌节等表演活动时,小朋友们特别团结,相互合作、协调……《纲要》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芦墟山歌”在幼儿社会学习中的运用及这一园本课程的开发,正是充分协调利用了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资源。对有效落实幼儿园社会领域目标确有成效。同时,我们在利用“芦墟山歌”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创设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平台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焕发异彩,在幼儿的社会学习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