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妈”保卫战
同样,是去学那18般武艺,主控权放在小朋友手心,还是在你我这里?
这些年在我写的故事里,一直充数着某种战争的味道。在这硝烟弥漫、焦虑四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争世界里,愿意跟随孩子的速度,安于做一位辅助者,而不是领导者的父母正在与日俱减。即使不少爸妈在小朋友学龄前心态豁朗,随着孩子长大、入学,被周围越来越多的“牛娃们”包围,也很难继续保持淡定。
“羊妈羊爸”们,你是否感到纠结,甚至正在考虑投奔“虎父虎母”的阵营?
请不要。
是的,我说,请不要。
即便这世界瞬息万变,龙争虎斗,鹿死谁手;即便我们的孩子,在全权控制下,也许可以比牛娃更牛娃。
教育家董仲蠡老师说:这世间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十年后,董老师的学生们最普遍的问题是:
“老师,我不想工作,别的同学都去考研了,我是不是该考个研?”
“老师,我爸想让我出国,我妈不放心,我自己也有点害怕。我该怎么办?”
“老师,我本科读的是经济,硕士读的是环境工程,毕业之后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老师,我以后应该做什么?”
这种迷茫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我们教了十几年,学生学了十几年,最终竟然不知道要做什么?而如果个人都不知道想做什么,国家与民族更不知道该做什么。
为什么会不知道?是否因为从小到大,我们的孩子从来没做过自己的领导者?到那一天长大成人,是否依旧应该是您,父母亲大人,来告诉我,我要做什么?
你可知道,最可怕的,并非我们的孩子无法十项全能;最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逐渐长大,却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想法。
十月底的时候,趁着国内的金秋季节,我带着1岁多的小女儿回国省亲2周。4岁和6岁的2个哥哥,因为分别在上幼儿园和小学,所以把他们留在了新西兰,由老人帮忙照看。因为难得回国,高兴之余,也把孩子们日常学习之类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每周四,是哥哥学校里的新闻日。按惯例,我会提前个几天和孩子讨论一下每周的演讲主题,问问孩子大致准备讲些什么。而回国这段时间,我和老公都彻底忘了这事儿。直到回新西兰后的第一个周四早上,我才惊觉:这孩子该不是前几个周四都没参加新闻日吧?立刻在线看了那个星期的主题是:给大家描述一个角色,并带来一张这个角色的图片(Describe a character,and bring a picture of your character)。
想来孩子根本没和我提过这事,肯定是忘记了:“阿宝,你今天新闻日的内容准备了么?”
“当然,我要讲Peter Pan。”
“Peter Pan是什么?”
“就是我看的一本书,里面有个会飞的男孩叫Peter Pan”
“那你有他的图片么?”
“当然有,我昨天在图书馆把Peter Pan的图书借回来了已经。”
后来追问之下才知道,我不在家的每个周四,孩子都有自己准备新闻日的内容。
不仅如此,6岁的哥哥也逐渐开始思考他自己的学习问题,有一次,他和我讲:“妈妈,我最讨厌星期三了,星期三我们要做语法本子,我每次都来不及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