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会“遗传” 给孩子的坏习惯,你有吗?(2)
贪小便宜
故事:
几年前在超市见到一对母子,当时小男孩只有3,4岁左右,女人带着孩子在拿超市免费提供的塑料袋,一边抽一边卷,没一会两手卷得满满的。孩子很“懂事”地拿着大袋子接过妈妈手里的塑料袋。最近又见到这对母子,小男孩已经上小学,穿着校服有点神情紧张地抽一卷又一卷免费的塑料袋装进大袋子里,妈妈在不远处挑拣香菇,偶尔还要把一两片放进外套的口袋里……
很多时候贪小便宜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总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如同一件雪白的衣服染上了污点,心理上可解释为偷偷地得到了免费的小好处的那种满足感。这种“遗传”现象很有趣,一旦父母中有贪小便宜的,孩子毫无例外地都会有这样的特征。那是因为父母的这种理所当然地贪小便宜的价值观,会让孩子传承。买东西服务员算少钱了、售货员搞错多给了商品,贪小便宜的人们肯定会窃喜继而唯恐对方知道。这种习惯对人格的玷污是存在的,会让一个孩子变得不可爱和不可信了。
撒谎
故事:
某个周日,爸爸带女儿毛毛外出玩耍,毛毛感冒喉咙发炎,妈妈叮嘱说一定不能吃上火的食物。结果,两父女还是去了麦当劳吃炸鸡。怕毛毛妈妈责怪,爸爸跟女儿说一定不能跟妈妈说吃了炸鸡,要跟妈妈说只吃了面条。于是两父女撒了谎。没多久,毛毛死了。原因是毛毛把爷爷的降压药当糖吃,爷爷发现药少了,但毛毛不承认自己吃了降压药,而只是说吃了邻居小朋友给的糖果,爷爷相信了。毛毛由于降压药过量、中毒时间太久导致心脏骤停再也抢救不回来。
父母经常性撒谎的坏习惯,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可以为了减少麻烦、方便自己而撒谎,因为父母做得坦然,孩子也会“遗传”得坦然,如果没人加以指正,孩子会把撒谎当正常的处事方式。那些谎话连篇却压根不知道自己有错的孩子就是这样养成的,如果撒谎能让他们得益,孩子便把撒谎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所以,当你毫无顾忌地在孩子面前撒谎成功避开了麻烦,恭喜你,你已经给孩子做了非常棒的示范。
不善良
故事:
小的时候听说过村里某户人家的故事,说两婆媳吵架,媳妇被气恼的丈夫狠狠打了一顿,媳妇很委屈很生气,煮饭的时候在汤里吐口水吐痰,然后盛给婆婆和丈夫喝,她年幼的4岁的儿子目睹了一切,妈妈让他一定不能喝、也不能告诉别人。后来儿子长大,当年年轻的媳妇变成了人家的婆婆,有一天她跟儿子吵架吵得很厉害,他便像妈妈当年那样,煮饭时将脸上、嘴巴里的所有脏东西全部丢到汤里,最后还要撒上一泡尿,熬成一碗汤“孝敬”妈妈。
不善良真的可以“遗传”的,善良的父母以自身的行为准则给孩子做了个好榜样,不损人利己、不占人便宜,真诚地对待他人,孩子也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模仿对象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忠厚善良的父母很难养出冷酷卑鄙小人,所以真正善良的父母不用担心孩子不善良。即使是善良的父母养出残忍待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必定是曾经受到过他人的伤害,而这些孩子的本性还是善良的。否则,不善良的父母,养出不善良的子女也是定律,那是因为父母用不善良对待着这个世界,包括他们的孩子,孩子同样也会以相似的行为和态度面对这个世界。
栽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上结出。心理学家艾普教授说:“如同水中的鱼群群居群嬉一样,孩子们会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托尔斯泰也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所以,父母是什么“种”,便会结出什么“果”,5种坏习惯会毫无保留地“遗传”给孩子,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不“遗传”你的恶习,一定要谨慎而为之,在孩子面前努力当个“好”的人,而不是浑身带着“恶”的人。希望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那么你就在孩子面前表现成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