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的应对方式的反思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教学策略论文《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的应对方式的反思》,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现象(事例)
幼儿回答问题是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积极应答活动。当然,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也要作出一定的反映。然而,我们在幼儿园的听课活动中经常会看到如下的情境:
镜头一:
活动时,老师用力压弹簧,问:“现在弹簧怎么样了啊?”,幼儿举手。“丁丁来说说”,“变形了”,又问:“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用力压可以变形的”,“丁丁你来回答”,“有沙发、海绵”……在整个活动中,丁丁回答问题的机率最高,将近七八次,多数幼儿没有回答的机会。
镜头二:
活动时,老师问:“在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幼儿举手。红红撅着小屁股,把手伸得很长很长,“红红你来说说”,红红站起来,看了一下老师,然后底下头,什么话都没说。……在幼儿强烈的表现下,幼儿在意的是教师的关注,而并没有用心思考老师的问题。但教师对这种幼儿经常感到反感而斥责他们“不知道不要举手”。
镜头三:
活动时,老师问:“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明明说:“因为它没有捉到老鼠害羞了。”……幼儿年龄小,思维方式简单,造成了幼儿答问时富于童趣及答非所问,但老师往往不去注意分析他们的回答,甚至对他们感到讨厌。
镜头四:
活动时,老师问:“为什么动画片比书好看呢?”幼儿回答。
“因为有好听的声音。”——“恩“
“因为有会动的树。”——“好的”
“因为有会发光的珠宝。”——“哦”
……
幼儿回答结束,老师又问:“你看过哪些动画片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应答语有“恩”“好的”“哦”,并没有对幼儿回答作出评价概括。
以上可见,在当今幼儿园中,教师没有注重处理好对幼儿回答问题的一些应答,那么,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反思
经过多次的观摩活动,认为产生上述情况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1.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往往就期望幼儿的回答是切入问题中心的,这不仅有利于活动顺利进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幼儿的回答质量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艺术。为此,在这种期待下,老师往往会选择“聪明的孩子”(语言发展好、能力好)回答问题,而那些“差的孩子”(胆小、怯懦,语言表达能力差)回答问题的机会则较少。长此以往,“差的孩子”就得不到发展,也会丧失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幼儿有了自信心,就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给每个幼儿平等的机会,对待“差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而“聪明的孩子”则选择一些较难的问题。
总之,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就容易忽略幼儿的发展,而幼儿所有的活动最终结果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当个别幼儿对问题已理解,并不代表所有的幼儿已理解。幼儿之间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因此,教师的期望值不宜太高,而应适宜,根据幼儿的不同类型为幼儿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