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2)
成功的喜悦,成长起来就很慢。因此,美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幼儿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当幼儿在画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洋洋的兴奋劲,太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
这时,教师应该用鼓励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如:“你瞧,画得真好!”、“颜色涂的真漂亮!”、“你很会动脑筋”等等。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画到想画,从不敢画到敢画,从不敢给老师看到高举自己的作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幼儿有多么重要。对此,我深有体会。在绘画《船》活动中,我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船的特征,然后提要求请幼儿进行想象画。刚开始时,李敬泽和郭晶洁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微笑着说:“刚才不是你们两个说得很好吗?给它照个相吧,一定会很漂亮的!你看,他的形状怎样,是在哪里的……。”然后请他们自己动脑筋画,一会儿,李敬泽就高兴地举着他的画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故意夸大语气:“哇赛,真不错!画好了。他会穿什么衣服,再把它打扮漂亮一点,好吗?”一会儿仔仔细细的给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郭晶洁开始不肯给我看,用手遮住。我说:“给老师看一下呀,你画的船是两层的吗?”她便拿开手,我看了画面并不理想,以大人的眼光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地方。但我微笑着说:“你能给我讲讲吗?”他说:“这是一个两层的船,船在大海上航行,还有海鸥飞翔着呢?我竖起了大拇指:“你真会动脑筋!”在以后的活动中,他都会很自豪的请我看他的作品。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环境,为幼儿操作活动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教师更应该接纳幼儿的一切作品,允许幼儿“犯错”,反复进行尝试,不以自我的主观意愿衡量幼儿的行动,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形成平等的师幼关系。
四、抓住幼儿一日活动时间,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在美术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种工具和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在整合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教孩子做手工,书上面有准备好的材料,只要沿着轮廓线撕下就可以做东西。刚开始时,我和孩子一起来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坏了。我并没有急于帮助他们,也没有责怪任何一个孩子,而是很耐心的拿上透明胶或者双面胶给他们粘好,小声的提醒他:“慢一点。”渐渐地,他们的小手变能干了,很少再有撕坏纸片的现象了。日常的活动中,我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剪刀的办法,让幼儿学会使用胶水、双面胶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幼儿一日活动排得满满的,如果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美工操作活动呢?我会利用幼儿入园和下午游戏活动时间,给幼儿提供白纸、彩色纸让幼儿自由画、折叠、撕贴,让幼儿自己去摆弄,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在不自觉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俗话曾说: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幼儿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我想只要坚持这样做,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的孩子在美术教育中才能有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心的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