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如何营造温馨和谐的幼儿园班级精神环境(2)

幼教网 2017-10-11 21:25:0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相互间交往时应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用语;教师要鼓励缺乏交往技能或过分害羞的幼儿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鼓励其他幼儿与其交往,以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愉快的情感等。我们经常为班里的孩子们举行集体生日和打电话看望生病的小朋友等活动。此种活动,既增进了孩子们的友爱、关心还会在孩子一生中打下与人为善的良好烙印。

  三、建立团结协作的教师关系。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多重的影响。

  首先,班级教师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榜样。教师间的团结、合作、抚慰、友善等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长期稳定下来;反之,如果教师之间是漠不关心、人情冷漠,那么教师再怎么强调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其效果势必也会大打折扣。

  其次,全园教师间的交往不仅涉及到班级,更显示出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氛围。教师间相互关心、帮助,会给全园带来一种温情的气氛,容易激发出积极性的社会性行为。幼儿也会从中耳闻目染,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情感,也能学会正确、适宜的行为方式。所以,在创设精神环境时,主班老师与配班老师、园内领导和全体教职工之间的交往,都应当成为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榜样。

  四、建立和谐交流的师长关系。

  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始终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同样要建立良好的精神环境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经常和家长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教育好幼儿。实际也表明家园共育,比幼儿园单方实施教育效果更快、更好、更巩固。

  (一)教师应达成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一致。

  教师和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时教育理念要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巩固。如:幼儿园里要求小朋友之间不能打架、互相谦让,而回到家做父母却教育孩子:咱可不能受气,要是打了人,爸妈替你撑着。

  依照这样的道理,就产生1+1等于0的效果,孩子虽然在幼儿园受到了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可回到家后却接受了家长错误的思想教育,师长教育互相抵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和家长的教育理念相统一,然后再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教师要多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

  我们虽然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也难免有疏漏,多的交流和沟通,能避免许多误解,增进了解、理解;多的交流沟通能实现家园资源的共享;多的交流沟通能使得家长间更加团结、友好;多的交流沟通能使我们听到家长们不同的声音,更多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等等。便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精神氛围,给孩子以良好的隐形教育环境。

  除了人际环境以外,幼儿园的日常规则、一般行为标准也是创设和谐幼儿园精神环境的重要部分。

  总之,创建温馨和谐的幼儿园大家庭,创建班级环境是关键。受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包括:领导、老师、家长、幼儿等诸多因素,而且,各种因素之间又不是独立、静止存在的,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做为一名光荣的幼教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各种情况,让它们相互促进。为了培养出健康、快乐、自信的新世纪儿童,让我们共同为营造幼儿园温馨和谐的班级精神环境而共同努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