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浅谈符号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2)

幼教网 2017-10-12 17:33:0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二、视觉符号在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谈谈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第一,图片展示歌词内容这一视觉符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如《迷路的小花鸭》、《粗心的小画家》等等,这对于几乎所有的歌曲学习活动都有用;第二,用绘画的方式让幼儿创编歌词,再把图片按歌词循序展示,可以使创编活动更容易、更生动有趣。如《小鸟》,让幼儿就“在哪里有阳光?”、“在哪里有花香?”进行绘画创编,展示后幼儿就可以很容易地看着自己的图画学习歌曲的

  第三,用色块表示乐句和歌曲表现上的要求。如《国旗国旗红红的哩》中的,我们可以用蓝色块表示乐句前半部分轻柔的演唱要求,用红色块表示乐句后半部分跳跃的演唱要求,以此更形象地展示每个乐句不同的演唱要求。正如文章前面所提到的,视觉符号作为一个辅助“教”的手段已被比较多地运用到欣赏和打击乐活动中。这里谈谈作为一个幼儿“学”的手段的运用,主要是用图式表现对乐曲的理解。我们欣赏的很多曲子都为“ABA”式的三段体曲式结构,如《水仙花圆舞曲》、《瑶族舞曲》、《口哨与小狗》等等,我们可以让幼儿画画他们对“ABA”曲式的理解,比如他们会画出“乌龟/兔子/乌龟”来表现《瑶族舞曲》,他们的这种替代很好的表现出了他们对三段体中缓慢轻快再缓慢的结构特征的理解。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幼儿画画他们对音乐的速度、高低、力度的理解,诸如此类的学习,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主动地、积极地、并伴随着各种快感自然而然的启动展开和完成。

  三、动作符号在教学中的运用

  普通心理学的感知觉研究早就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事物时,开放的感知觉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丰富。另外,音乐教学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应该是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而其中运动对于音乐感知的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持、强化作用。第一,在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中,老师的动作暗示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演唱和演奏。如在《小鸟》的演唱中,老师可以用波浪和轻点的动作引导幼儿唱好连贯和断顿的“啦”字部分。我们还可以用柯尔文音高手势把音高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视觉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音准的理解。同样,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通过看指挥演奏和指挥同伴演奏,幼儿与人沟通、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得到提高。第二,在韵律活动、游戏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音乐的特性。如《苹果丰收》的表演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听辩音的高低,分别用摘苹果和捡苹果来表示;听辩3拍子和2拍子的不同,分别用开轮船和开汽车运苹果的动作表示;听辩歌曲快慢的不同,分别用摘苹果和休息尝苹果的动作表示。如《卷炮仗》中,我们可以让幼儿用相同的舞步来表现乐句的重复。再如《请你跟我跳个舞》中,我们可以让幼儿边听旋律边撕报纸,听到一个乐句就在报纸上撕开一条,最后数数一共有几个撕口就是有几个乐句,这个活动比单纯的听编乐句要有趣得多。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直接影响任命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在齐国听到《韶》后,三个月都不知道肉的滋味的故事。高尔基也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人间》中谈到倾听音乐时人的体验愉悦,奇妙的音乐在心灵深处引起的强烈感情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个年龄阶段,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潜力。我们知道,现代的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让幼儿亲自到音乐活动中获取表达、交流和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的意义所在,并发展各种技能。在《纲要》中也强调了“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符号的运用很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学、更主动地学。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