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孩子不会患缺铁性贫血?不一定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预防急救《肥胖孩子不会患缺铁性贫血?不一定》,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既往的印象中,患缺铁性贫血的小孩大多长得瘦瘦小小,皮肤苍白,但今天在门诊遇到一小胖墩,竟也查出了缺铁性贫血。
孩子的奶奶拿着化验单很是不解:小外孙平时既能吃又会睡,怎么会弄出个贫血呢?
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吃”出来的
医学上,缺铁性贫血的全称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顾名思义,其贫血的根源就是营养性铁缺乏。过去,不少小孩由于“吃”不够,“吃”不好,导致缺铁性贫血;但现在,物质条件丰盛有余,孩子想吃什么基本都能得到满足,缺铁性贫血怎么还会找上门呢?刨根问底,除了少数因为先天不足,铁储存量不够外,现在大部分孩子的缺铁性贫血也确实是“吃”出来的。但与从前不一样的是,“吃”的恶根源已由原来的“缺吃少喝”,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偏食和不良生活习惯”。
有的孩子虽然东西吃得不少,长得胖乎乎的,但由于挑食、偏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使饮食中的铁摄入不足,他们一样可能出现铁的“营养缺乏”,继而引发贫血。有的孩子喜欢吃油腻及味道厚重的食品,因而容易出现营养过剩、肥胖,造成胃肠负担过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或由于过量喝冷饮、吃零食、暴饮暴食,造成胃肠疾病等,影响了铁的吸收,也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
加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如不少孩子喜欢一睡醒就空腹喝酸奶、冻牛奶,吃巧克力、水果,还有的父母自己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孩子也跟着常常不吃早餐等,都会影响铁的吸收。此外,有的家庭惯于长期食用过于精细的食物,却不知这些食物内含的铁元素往往在精加工过程中被消耗殆尽,根本无法满足人体对铁元素的需求,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饭前一个西红柿,增加对铁的吸收
小儿缺铁性贫血在血常规检查中常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数为轻度至中度。罹患缺铁性贫血,如果不及时补充铁质,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睡眠不宁、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或因而诱发感冒、气管炎、腹泻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与此同时,缺铁机体中很多含铁酶和铁的依赖酶活性降低,可能影响体内多种代谢,致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阻碍儿童智能的正常发育,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
小儿贫血防胜于治。既然多数缺铁性贫血都是从“吃”里来的,那么在防治上,也得讲究个从“吃”里去。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食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海带、鸡肝、紫菜、香菇、黑木耳、芝麻酱和黄豆制品等,并且注意膳食的营养搭配。另外,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植物性铁的吸收,为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可选择多进食蔬菜水果等食物,如饭前吃一个西红柿或饮一杯橙汁,能成倍增加对铁的吸收。但要注意,饭前饭后喝茶,却会大大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
我国膳食中的铁主要为植物性铁,但人体对植物性铁的吸收率极低,如果单纯为了补铁而增加动物性食品的比重,又有可能带来能量过高,蛋白质、脂类过量等问题,继而引起儿童肥胖症,增加他们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等的危险,故只靠日常膳食,往往很难达到良好的补铁效果。基于此,除了让孩子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外,通过铁强化食品补充铁质,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就是将易吸收的微量营养素铁,加入到日常食物(如酱油、面粉等)中,以增加食物中铁的含量,从而达到补铁的目的,它是经济、有效、简便的补铁手段之一。至于难于通过饮食纠正的缺铁性贫血,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