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月夜》教案设计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2018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月夜》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理解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2.赏析《月夜》构思新颖、用语精工和《江亭夜月送别(其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比较鉴赏,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鉴赏活动,是对作品的内容、情感、技巧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比较,通过比较,鉴别作品的异同或高下,从而提高鉴赏、评价的能力。
	
	  五、学习方法: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领悟诗歌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2.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古到今,很多诗人、作家都喜欢把月亮写入作品中,为什么呢?因为“月亮代表我的心”。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词?(举例)这节课我们再用对比的方法来欣赏几首与月亮有关的诗歌,看看月亮在这里分别代表了什么“心”,诗人是怎样表达这份情的。
	
	  (二)反复诵读诗歌。(5分钟)
	
	  1.学生齐读三首诗。
	
	  2.听配乐朗读《月夜》。
	
	  3.学生自主配乐诵读三首诗。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诵读三首诗,并说说自己读出了何种感情。
	
	  (三)展示学生课前提交的问题。(5分钟)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清辉、虚幌、双照、津亭、谁见、碧彻
	
	  2.这三首诗都写到了“月”,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3.《月夜》中,诗人在长安,为什么要写鄜州之月呢?这与直接写长安月,哪一种更好?
	
	  4.《月夜》中:“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5.《月夜》中“清辉玉碧寒”与《江亭夜月送别二首》中“江山此夜寒”都写到“寒”,它们的含义相同吗?
	
	  6.《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中的“乱”、“飞”、“寂寞”、“寒”有什么精妙之处?
	
	  7.《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同是送别诗,你觉得哪一首感情更深沉?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