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2018年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2)

幼教网 2018-02-24 18:58:3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桂林的水是如此的美丽,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接着学习课文。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的描写山的这一段落与描写水的这一段落相对比,你有什么发现?(段落结构相同)

  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描写的句子 是怎样写具体的

  2.桂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呢?它是怎样将山的特点写出来的呢?对照表格自学。

  3.集体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特点之一“奇”。

  (1)“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是什么意思?(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2)“”是什么意思?从哪看出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3)教师要再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老人、巨像、骆驼什么样?还有的像什么?

  结合自己的想象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假如你就是作者,你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你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2.你是怎样来理解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默读这一自然段,你怎样来理解“画”、“画卷”?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引导学生联系描写山水的景色融合起来,形成画面。而“云雾迷蒙”、“绿树红花”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些色彩。“竹筏小舟”则增添了动感)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四、读全文体会篇章结。

  五、布置作业。

  仿照第2、3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具体。

  课后小结: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上我注重了学生对课文写法领悟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先概括特点,然后再具体描写所见所感加以说明的写法特点,在引领学生欣赏了优美的图片之后,有感情朗读,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不过,学生对“啊”的读音还不太准确,需要讲一讲相关知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