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翠鸟》教案设计(2)
	
	
	  “逮”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隶”最后一笔是反捺。
	
	  “褐”、“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最后的两笔是撇、点。
	
	  “腹”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是“日”。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褐( ) 衬( ) 疾( ) 待( )
	
	  喝( ) 衫( ) 急( ) 持( )
	
	  锐( ) 饲( ) 希( ) 泡( )
	
	  说( ) 词( ) 稀( ) 饱(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教师引导学生从查字典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1)病,身体不舒适;(2)恨;(3)快,迅速;(4)疼痛。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学生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锐利即尖锐、锋利。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