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设计(2)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A、知人物:本文写的是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事迹。
B、知情节:抗日战争时期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记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69个小时。
C、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区分形近和同音字。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再读第一小节并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并思考:这一小节讲的是什么?(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3、4)为什么?(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课堂练习
1、抄写本文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抓环境描写,创课堂情境
白求恩是医生,手术台是他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为什么他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走近齐会战斗,看一看当时的环境,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1、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火中,白求恩大夫给伤员做手术的小庙周围的环境气氛的句子,并标画出来。
2、指名读有关句子,想一想这三次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白求恩是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坚守阵地,不顾疲劳地给伤员做手术。)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白求恩怎样给伤员做手术?
2、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体会“镇定”的意思,了解“仍然镇定”是在讲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
3、小结:“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口述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创设课堂情境。
1、自读课文并思考:在形势更加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撤离的决定时,白求恩是怎么?怎么做的?
2、出示句子: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1)讨论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
(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3)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