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