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科林的圣诞蜡烛》教案设计 (2)
	
	  ◆师生对读,体会连续对话的形式对表现人物心情的作用
	
	  ◆小结:写对话用哪种形式与人物当时的心情密切相关。这里,科林的心情焦虑而急切,所以用这种没有提示语,连续对话的形式最为适切。
	
	  (3)体会科林提问的集中与明确
	
	  ◆了解科林问话的核心内容
	
	  ◆指导学生发现对话内容中反复出现的词,进一步体会强调手法对表现人物心情的作用
	
	  ◆联系科林回家路上的举动,深入体会科林当时还在想些什么。
	
	  ◆小结 5、学习17——22节,通过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内心的焦虑
	
	  (1)出示描写科林搜集煤油的三句话
	
	  (2)自读,提取三句话中的有效信息
	
	  ◆要点1 ◇板书:三小时,四大桶 半杯 ◇为什么不多要一点? ◇煤油是生活必需品,可是家家户户都少得可怜。即便如此,科林还是搜集到了——(指板书:四大桶)这让达菲先生称之为——(生说:奇迹)。
	
	  ◆要点2 ◇你觉得科林为什么能搜集到这么多煤油? 板书:问遍 ◇联系习俗初步感受爱尔兰人的善良可见,17节有关习俗的这段插叙是必须要写的,这是因为这样的习俗,使科林能搜集到足够的煤油成为可能。从中我们也感受到爱尔兰人——(生说:善良、乐于助人)
	
	  (3)引导体会简要叙述对表现人物心情的作用
	
	  ◆搜集煤油的过程一定有很多内容可以写,你觉得可以写点什么?
	
	  ◆对照之前科林与达菲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感受叙述的方式与人物心情之间的联系。
	
	  ◆小结
	
	  6、学习22——25节,体会标点符号对表现人物心情的作用
	
	  (1)引读积累描写灯柱的句子
	
	  (2)想象说话 科林回到家,对妈妈说——我们已经知道这巨大的蜡烛就是——,我们看见这道巨大的光束——此刻,我们仿佛听见科林正对自己说——
	
	  (3)引读,小结 标点符号虽小,却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在读文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忽略了它们。
	
	  三、对比开头,复习景物及人物动作对人物心情的衬托作用
	
	  1、小组学习26,27节,对比开头感受人物的惊喜之情
	
	  2、体会“圣诞节真的来了。”这句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悟
	
	  1、总结方法
	
	  2、这是个感人的故事,学生交流感动的原因
	
	  3、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科林的圣诞蜡烛
	
	  习俗 (灯塔) 惊喜 点亮 自豪 搜集三小时四大桶 半杯、问遍 焦虑询问(印证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