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2018年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设计 (2)

幼教网 2018-03-07 10:20:2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3.第三部分。

  (1)默读第5自然段,根据提示(幻灯或板书)列出描写提纲。(划线处由学生填写)

  注:划线处空出,由学生填写。

  第6自然段小结上段描写,用“决不是”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极普通”即平凡。

  4.第四部分。

  (1)朗读第7自然段。

  作者承第三部分(5、6自然段)对白杨树描写之后,紧接着对它进行抒情性评论。

  问:具体评论些什么?采用什么手法?(边研讨边板书)

  作者赞美白杨树是“伟丈夫”,由树及人,一连用四个“难道……?”的句式,启发读者思考,展开联想。

  问:“难道……?”是什么句式?(反问)

  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

  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

  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

  第四个“难道”句由白杨树的枝枝叶叶紧密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与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联系起来。

  一连四个反问句式又构成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这一组排比句,由外及里,层层深入地启发读者思考。

  问: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

  明确:领会到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共产党。这种写法叫象征。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问:为什么作者要采用象征手法?

  明确:因为作者在国统区,不能直言赞美根据地,讴歌共产党。

  5.第五部分(8、9自然段)。

  (1)朗读(第8自然段),看本段各句与前几段主旨句(或显示主旨的词语)的联系。

  明确:①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第4自然段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照应。②句“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第5自然段中的“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相照应。③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第7自然段中的“象征了北方农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等相照应。

  由此可见,本段是全文总结,说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全文主题,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朗读第9自然段。

  对白杨树本身的形象刻画及其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已都写到了,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小段呢?

  首先要搞清“贵族化的捕木”指的什么,作者曾于1978年回信答复一位读者说“贵族化的捕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这样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主题不就更加深刻了吗?最后再以昂扬的调子赞美白杨树,呼应开头,结束全文,抒发的感情就更加热烈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