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中国家庭式“泼冷水”,会吃人(2)

家长帮论坛武汉站 2018-03-07 14:29:1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 2 ——

  当代家长喜欢通过“泼冷水”这种方式,来展现自己在智力上的优越感,从而表达一个潜在观点“你所做的都是错的,只有在我的领导下,你做的才会正确”。

  他们想挽回自己在教育上对孩子的失控,然而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与他们日渐疏离。

  如果父母总是不能认可我们,那我们还有必要和他说什么吗?

  在日剧里,最终的邪恶BOSS往往都是这么产生,不择手段想要超越父亲,其实是为了获得他的认可。

  对于我们普通人,父母的“善意批评”会在不经意间影响自己,会束缚自己前进的脚步。

  严重点还会形成人格上的缺陷,即父母一再强调“你改不了的毛病”,就真的改不了了,因为自己虽然知道父母说的有点道理,但更多的情绪则是和父母的对抗,会反其道行之。

  最糟糕的一点是,这种“泼冷水”式的人际交往模式,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亲密关系的象征。

  “为你好才说你,别人哪管你啊!”,这句话莫名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很多人就是这么把人际关系搞砸的,他们以为批评和揭露是一种“正直的品质”。

  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这句话不太正确。

  批评别人不是必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劣的原因,指出别人的错误,也经常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当代人在批评上,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为了否定而否定”。

  即他们是批评别人,更多是为了获得自我认同感,而不是真心想帮助和保护别人。

  别以为大家看不出来,前者在批评你时,情绪会洋溢起一种自我优越,而后者更多表现出担心和关怀。

  也就是说,人们接不接受批评,主要取决于批评者的态度,实际他们不一定能分辨批评的内容是否真实。

  自我抬高式的批评,真实与否都没必要听。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批评坑人的次数要多过帮助的次数,更何况它还有强大的情绪负担。

  “欲进先退、以史为鉴”这是古代臣子的进谏艺术,也就是说,一个真心为你考虑的人,是不会咄咄逼人的,会考虑我们的情绪的。

  总给别人泼冷水,结局就是,会被人烧开了泼回去。

  有趣的是,生活中喜欢泼我冷水的人,我发现他们实际并不比我强。

  另外,我发现我也没必要向他们证明自己,因为我发现他们的逻辑只是自己的逻辑,并不是这个世界的逻辑。

  —— 3 ——

  一个好的劝阻,其实是不用“泼冷水”的,只需要提问就行了。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可以引导对方思考到你想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我希望林叔停止他错误的教育方式。

  我告诉林叔,别总把孩子“叛逆”挂在嘴边,人的本能会远离讨厌他的人。

  林叔:“他身上还有哪一点值得我夸?我要不改了他身上这些毛病,他以后走入社会就完了!”

  我:“嗯,您很关心他,我也希望他能更多的把您的话听进去,可是今天不欢而散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三个人一起坐下聊聊?”

  林叔:“........要不,周老师,您单独约他聊聊?”

  我:“我和他相处融洽没问题,但您也发现了,我很迎合他,这会不会显得我和您反差太大?”

  林叔:“您也可以找机会说说他。”

  我:“要说服他更加接受父母吗?您觉得我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林叔长叹一声,然后说:“也许我把官场的习惯带到家里来了!”

  我:“没啊,听说官场上说话声音大点都能断送一个人的前程,这个您比我了解。”

  林叔:“周老师,您说吧,我该怎么做?”

  很多读者跟我说,和自己家人说话也要注意修辞和细节,那样活的太累了。

  难道最亲近的人,不该真诚吗?

  孔子曾经提出“六言六蔽”说,所谓六言是指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孔子认为,当六种人类最高尚的品德失去了礼数时,那会转变为很大的祸害。

  爱好仁德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会变得愚蠢;

  爱好聪明才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放荡不羁;

  爱好讲诚信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害己害人;

  爱好直率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

  爱好勇敢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

  爱好刚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所以,我们所有优秀品质包括真诚,都必须要充分考虑对方的立场,分清自己人际边界。用孔子的话说,这叫礼度。

  周国平曾说: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

  所以我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两颗心互相温暖,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折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