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幸福的家庭,从来不是三观相合,而是不争对错

家长帮论坛武汉站 2018-03-07 14:54:0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01

  马东主持节目时曾提及他的母亲。

  他说,76岁的老母亲,

  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

  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她就第一时间关掉。

  马东一开始还告诉母亲,

  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

  一直亮着也费不了多少电。

  但在发现母亲每次说“好”,

  紧接着又关上之后,

  马东再也不和母亲计较这样的小事。

  马东说,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势,

  就算你告诉她不用随时关灯的道理,

  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行为。

  想想我们的父母亲不也正和马东母亲一样吗?

  你可能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们,

  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

  可他们应声之后,接着把剩菜放入冰箱;

  你可能一遍一遍和她们强调,

  不要再给孩子买零食,

  可她们答应之后,转身会带孙子去超市……

  但很多人没有像马东那样,

  做到不和父母争对错,

  而是冠以“三观不合”,

  嫌弃他们墨守成规,

  甚至为了自认为“正确”的小事和父母争到面红耳赤。

  伤害了父母的同时,

  更是让彼此有了隔阂。

  夏天的时候,同事小刘和我抱怨过他的父亲。

  他说,母亲去世得早,

  农村夏天热,好不容易让父亲来城里避暑,

  结果闲不住的父亲,第二天天不亮就去广场捡矿泉水瓶。

  他告诉父亲,他的做法会让别人说“儿子不孝顺”。

  父亲说自己习惯了劳动,

  也过不来城市老年人的那些娱乐活动。

  儿子说父亲不懂得享福,

  父亲说儿子看不起自己,

  最后的结果是:老人摔门而出,回了老家。

  这样的小事,谁对谁错,根本不需要争辩。

  子女应该明白,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即使他们的一些行为在你眼里,

  是不合时宜的,是有失体面的,

  但想想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想想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

  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

  《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

  首先是“乐其心”,就是让父母心情快乐。

  只要父母开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就顺着他们好了,

  包容和理解父母,不和父母争对错,就是最好的孝顺。

  02

  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这样的小事:

  “我和锺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

  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

  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

  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

  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

  她说我对,他错。

  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夫妻相处总会有分歧,一定要争个对错,

  殊不知,赢得了结果,却输了感情,

  自己也落个不愉快。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对一些小事上纲上线:

  你想去学瑜伽班,Ta非说买个垫子回家练;

  你要去外面吃饭,Ta非说外面都是地沟油;

  你说大海很漂亮,Ta非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

  这样的事情,谁对谁错?

  其实都没有错。

  不过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

  和伴侣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

  争论不休不欢而散之后,

  总有人问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