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2018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案设计 (2)

幼教网 2018-03-07 20:05:0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诗句中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抄写词语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读懂全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巩固已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七律”代表什么?“长征”是怎么一回事?

  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1、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长征图”?

  (交流:跨越五岭、翻过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过雪山)

  2、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我们仿佛看到:……

  (生交流感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读着这诗句,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生练习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4、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遇到的就是这些困难吗?你还知道什么?

  (红军国草地更是历尽艰险,九死一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师: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足以让我们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朗读,把“只等闲”的那种豪迈气概读出来。

  三、小结:

  1、红军长征,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穿越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然而毛主席只用了七言八句56个字,描绘了战山斗水五幅“征战图”。这五个典型的画面,艺术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

  2、谁能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这首诗的大意可以这样概括:红军不怕长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把跨越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绵延四省;乌蒙山气势雄伟,然而红军战士却把它们看成是微波细浪和小小的泥丸。红军战士以喜悦的心情和旺盛的战斗热情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大无畏的精神飞夺天险泸定桥。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小的战斗。当翻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展望无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读一读,与同学交流一下,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板书设计: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